要么小米要么華為
發展智能照明“說得多做得也多”
在中國市場,歐司朗表示重視智能照明,然而相較而言,飛利浦顯然更為重視智能照明,并且“身體力行”“動作頻頻”。
其實,早在2014年6月9日,飛利浦就在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上針對“照明未來發展趨勢”,首次提出“智能互聯照明”概念,并針對家居、辦公、商業及城市等各個領域推出全面的智能互聯照明解決方案。
之后,飛利浦在推動智能照明發展方面更是“大步向前”,以中國市場為例,參考其合作的重量級對象,我們就可一探究竟:
1、小米。2016年11月2日,飛利浦照明與小米簽署協議,組建新的合資公司。新公司將為小米智能家庭生態系統設計和開發智能互聯LED照明產品。新合資公司由飛利浦照明和小米按70%,30%股權成立,所開發的產品仍將通過小米零售渠道銷售。
2、華為。2016年9月20日,華為官網發布:華為和全球照明領導企業飛利浦照明簽署合作協議,旨在保障飛利浦Hue家居智能照明系統和華為Ocean Connect物聯網平臺之間的無縫對接。
3、ABB。2015年6月29日,飛利浦和電力與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宣布,雙方將在中國開展合作使飛利浦Hue智能家居照明系統和ABBi-家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無縫整合,為消費者提供一體化智能家居照明控制方案,攜手推動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飛利浦還就“智能照明產品”在中國市場召開系列新聞發布會,推介其先后推出的智能產品。如2016年8月17日,飛利浦照明在北京舉行了2016媒體大會,全方位解讀了“光,超乎所見”的品牌理念,并將風靡全球的家居智能照明系統——飛利浦Hue全系列產品帶到活動現場。同年12月19日,飛利浦照明還攜手天貓在上海舉辦飛利浦Hue家居燈具系列新品天貓首發會。
不斷強調,不斷重復,不斷加強,飛利浦對于“智能照明”的戰略重視不言而喻。在中國,智能照明藍海市場正在逐漸打開,可以預見,在全員追求智能熱的今天,智能家居及智能照明在不久的未來實現產業化及市場化指日可待。而明顯提前布局且兼具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渠道優勢的飛利浦照明,一旦智能市場蓬勃起來,其前景將非常可觀,而其現在的一切付出將獲得雙倍,甚至更多的收獲。
我有話說:
飛利浦整體實力很強,中國市場發展后勁足
飛利浦代理商、江蘇名家匯電器董事長 樊世才
作為上市企業,我認為飛利浦將其照明相關業務或出售、或上市均屬正常,這屬于資本正常運作。飛利浦在中國發展已久,在國內照明行業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美譽度均比較高,在大功率光源、戶外照明等方面,飛利浦都做得不錯,特別是在工程方面,很多客戶都有第一時間尋找飛利浦品牌的消費習慣。
但不可否認,國內照明市場銷售環境越發艱難。一方面,中國照企快速崛起,三安光電、德豪潤達等一大批優秀的照明企業發展迅速,這就導致國內照明市場競爭越發激烈,再加上照明產品并沒有很大的創新,同質化嚴重,很多品牌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飛利浦產品利潤回報低,渠道體系龐大而混亂,再加上銷售扁平化,經銷商任務量大,這對經銷商來說壓力陡增。
盡管困難重重,但我還是選擇堅守飛利浦品牌:一是飛利浦整體實力強,擁有較多的核心技術;二是飛利浦深入研究中國市場,市場策略的選擇和使用能與中國市場相適應,產品和價格能滿足市場需求;三是飛利浦的售后服務做得非常不錯。
在我看來,GE之所以退出中國市場,主要是由于其對中國市場的研究不夠深入,在國內只做過一些工程項目,難以實現長久發展。飛利浦照明實力雄厚,未來在中國市場發展潛力還是很大。
前景猜想:
短時期內,飛利浦市場地位難以撼動!
首先在全球范圍內,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品牌影響力,飛利浦照明現在與未來依然領跑在前,依然不可忽視。如今,GE聚焦優勢市場北美,歐司朗明確三大高利潤支柱業務,而三星、東芝等尚未能與此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上,已成功實現IPO并剝離部分照明業務的飛利浦有了更多加強市場話語權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照明領域。
而在中國市場,飛利浦對于產品的推新、對于渠道的把關、對于品牌的宣傳等等,節奏都把握得非常好。盡管面臨國內一批優質企業的崛起,面臨市場環境的風云變化,亦面臨一定程度上的市場競爭壓力,但在短時期內,飛利浦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仍難以動搖,而在這段時間,飛利浦顯然可以做更多的調整,也有試錯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