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0~2017年:低高潮交替的滲透期
2010年以后,大擴產導致的價格大崩落與照明的大爆發,中國大陸就是這個節奏的主導者,由于LED上中下游的擴產計劃與量產時間差別非常大,上游的外延與芯片,建新廠的速度,在2010年以前,土建潔凈室裝修,裝機到量產,短則一年半,長則兩年,2010年以后,新廠除了澳洋順昌與德力光電以外,基本上都是在現有的基礎直接擴產,一般從決定擴產買設備到設備裝機量產短的話需要半年,設備買錯了調機不順利有可能要10個月。
封裝廠就很快了,尤其是封裝設備國產化了以后,訂設備到裝機量產可能不到三個月。燈具組裝廠,除了SMT貼片機需要一點時間外,流水組裝線就幾天的時間就可以上線。所以中國節奏造成了三次LED的大起大落,淘盡了體質不佳的中小廠,也讓LED從高大上的高科技,變成成熟的照明行業。
2009年底到2010年中的大高潮,LED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只要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也是這個原因,瘋狂投資,1000萬一臺MOCVD補助就此開始。
持續最久的2011、2012的低潮,主要原因就是上游瘋狂投資的惡果顯現,政府補貼MOCVD設備產能開出來了,芯片產能大于下游,下游無法消化如此大的產能,背光市場接近頂點,滲透率空間有限,持續的價格探底,就是在等待新一輪的增長。
2013年底到2014年中,LED沉寂兩年之后再次迎來照明應用大爆發,當年的LED背光已經接近100%滲透率,SMD中功率規格燈珠憑借性價比的優勢,大舉滲透室內照明市場,2014年,LED照明市場份額也開始大于背光市場,能抓到這一波的芯片廠家,都成為后起之秀,澳洋順昌,圓融與聚燦光電都是在這一波站穩了腳跟。如圖三所示,2013年大陸芯片產能被消化的差不多的時候,也是大陸芯片超越臺灣的一年。
2015年是芯片大跌價的一年,三安,華燦,德豪潤達第二波產能開出,合肥藍光恢復生產,價格大崩盤,接近50%的跌價讓LED步入中國節奏的第二次寒冬。
2016年的封裝大擴產,顯示屏開始進行小間距規格,需要分選的芯片越用越多,導致點測分選產能不足,白光0.2瓦20流明以上芯片市場被擠壓,開始轉移成0.5瓦55流明左右為主流。
封裝大擴產導致2017年上半年芯片缺口達到高潮,也出現了一波芯片漲價潮,三安與華燦芯片再次大擴產,順利會在2017年下半年開出,遲則2018年上半年,LED再次進入下一波的價格廝殺。如圖三所示,我也預測在今年,三安光電的產值正式超越晶元光電,芯片老大正式易主。
圖三 2009年以后,大陸,臺灣,晶元光電,三安光電產值比較圖
LED上中下游的規律與格局
- 當上游產能大于中下游
上游投資太大,承受不起停產損失,更受不了庫存高企導致流動資金被卡死,芯片降價求售是必然選擇。
如圖四所示,芯片降價,燈珠的報價更不穩定,導致成品承受不起上架后消費者預期會跌價的觀望態度,這樣會產生更嚴重的惡性循環,價格持續探底,結果就像晉朝的淝水之戰一樣,兵敗如山倒,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每次LED的低潮與低迷,都是這樣造成的,直到價格達到一個消費者的期望點或是某種產品熱銷的大爆發。
2013年底的20流明2835SMD燈珠的燈管市場與2016年55~60流明的SMD5730燈珠,都是在谷底的低潮中,引爆大需求的明星產品。
圖四 LED上中下游供需關系示意圖
- 當中下游產能大于上游
LED的性能與價格只要達到一個突破點,照明的滲透率就會來一次大躍進,再如上圖四所示,此時中下游產能急速擴張,我前面說過,上下游擴產的時間差導致上游由于擴產與裝機速度來不及供應中下游的產能,供不應求顯現,上游開心,中下游拼人品,因為信用好的中下游可以優先拿到芯片。2013下半年到2014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到現在都是擴產節奏時間差造成的。LED的上下起伏是不是很像中國股市,漲的時候大家拼命追高,多貴都有人搶著買,跌的時候,大家拼命逃離,多便宜都乏人問津。
- 當中游產能大于上下游
最理想的是中游產能最大,上下游較小,這是LED行業最好的組合,中游投資沒有上游大,停產的損失對比跌價損失,跟上游芯片產業比較,相對較小,中游可以當一個調節閥,控制LED合理的游戲規則,不讓LED呈現大起大落的節奏。
臺灣早期就是由億光主導節奏,晶元光電順勢擴產,但是不會超過億光的需求,可惜這樣的節奏在2010年以后被大陸廠破壞。木林森拼命的擴產封裝產能,估計也是想做這樣的工作,可惜中國LED現在還沒有絕對的老大,三安與木林森誰是老大,也許會決定中國LED未來的格局。
- 抓對時機投資的模范生:澳洋順昌
能在2010年以后掌握LED中國節奏的佼佼者,就是澳洋順昌這家公司,也許澳洋順昌的老板有讀過臺積電張忠謀的文章,張忠謀說:對于一個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的產業來說,只要掌握住了電子業的節奏,景氣低迷的時期大量投資,培養人才,你就可以占得先機,只要了解周期為18個月的摩爾定律與電子業的新產品換機潮,資本,建廠經驗與精準投資眼光,會讓強者越發強大。
可惜大部分的人或老板都比較短視,景氣好的時候圈錢投資,結果投產之后發現產能過剩,而有些傳統行業的大公司投資高科技電子業,決策太龜速,投資時間是對了,但是冗長的流程與非專業的決策,最后的投資也是血本無歸。
2010年以后投資LED上游芯片最成功的,就是澳洋順昌的老板陳鍇先生,陳總觀察LED行業兩年,在LED芯片景氣最差的2011、2012年的時候開廠與建廠,在推出產品的時間與產品的尺寸決策精準,2014年收割成果,2015年LED景氣寒冬之下,聯合木林森資本再次加碼投資,結果又在去年底與今年迎來美好的果實,掌握了方向與節奏,加上陳總眼光精準,決策快速,執行力徹底,澳洋順昌成為了LED最年輕的模范生。
圖五 LED芯片市場規模(單位:億元),中國LED芯片的快速增長,滋養著像澳洋順昌這樣的新成立上游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