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因其經濟高度發達和完備的城市化水平,在我國照明產品出口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歐洲市場是個統一而又相對獨立的市場,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和消費習慣的區別使其不便于一概而論,因此需要從重點國家切入分析。
上期,溫其東老師帶我們探索了印度照明市場,相對落后的印度在燈具上也沒有太多講究,除了幾個國際品牌以及本土一些零售大牌略占優勢,低價雜牌燈泡是市場主流。
而德國相對來說較為富饒,當地的照明產業又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足不出戶,讀懂各國照明市場趨勢。本期,一起跟隨溫其東老師深入解讀德國照明市場吧。
國家概況
德國國土面積約為 35.7 萬平方公里,略小于日本;人口約 8100 萬,基本相當于我國四川省人口,為歐盟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密度大,人均自然資源較為貧乏,60% 的主要能源依賴進口。

工業高度發達,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以及展覽業引領全球,目前為世界第四大和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經濟總量在歐盟28國中占比超過 20%,基本相當于歐盟成員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瑞典、芬蘭、丹麥、愛爾蘭、葡萄牙等 20 國經濟總量的總和。
德國照明產業
德國本土照明制造業也很發達,產業鏈配套相當完善,以設備水平發達和制造工藝精湛著稱。

產業鏈中上游方面,有著名的五大芯片廠商之一的歐司朗光電半導體(Osram Opto-Semiconductor),其外延生長位于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馬來西亞的檳城主營芯片制造,封裝則主要在中國無錫,即將于 2017 年底投產的占地 300 畝的馬來西亞居林工廠則涵蓋外延和芯片的研發和生產;MOCVD 設備廠商方面有和美國 VEECO 齊名的愛思強(Aixtron);檢測儀器著名廠商有 LMT 和 Instrument Systems;被松下收購的照明配件廠商 VS;外延石墨盤廠商西格里(SGL Carbon)。
此外,著名半導體公司英飛凌 INFINEON 的驅動 IC;著名醫藥公司拜耳 BAYER 的光學透鏡;賀利氏 Heraeus 的特種金屬;百電寶 BJB 的連接器、機械手和燈具套件;安鋁 Alanod 的鋁反射器;漢高 Henkel 的粘合劑;贏創德固賽 Evonik 的氧化鋁和亞克力材料;肖特 Schott 的玻璃;博世 BOSCH 的精密機床;萊菲爾德 Leifeld 的旋壓機;巴斯夫化學 BASF 的工程塑料等,都正在為我們全球的照明行業提供著最前沿的產品服務和技術支持。

下游應用廠商方面,享譽全球的兩大照明公司之一的 OSRAM 是無法繞開的帝國般存在,公司始創于 1919 年(OSRAM 品牌為 1906 年),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2013 年從西門子分拆出來獨立 IPO,其早先擁有五大事業部:
CLB(傳統照明及鎮流器)
LLS(LED照明及系統)
LSS(照明解決方案和系統)
SP(特種照明)
OS(光電半導體)
2016年,其將 CLB 和 LLS 兩個通用照明事業部分拆成立新公司 LEDVANCE

之后以 5 億歐元賣給了木林森牽頭的中國資本。
O 記旗下還包括收購的 Sylvania(北美市場)、Siteco(專業燈具)、Traxon(解決方案)、Clay Paky(舞臺燈具)等品牌。擁有遍布全球的多家工廠,包括德國本土的奧格斯堡(CFL、直管、玻璃、設備)、埃斯坦(民用鹵素燈)、黑伯廷根(車用鹵素燈)、柏林(民用及車用金鹵燈)和雷根斯堡(LED 外延及芯片和 OLED)等。
其他國家工廠有法國 (白熾燈和鹵素泡中泡)、意大利(鎮流器)、 捷克(白熾燈)、 斯洛伐克(汞燈及雜項)、 俄羅斯(熒光燈)、印度(熒光燈)、北美(喜萬年)、馬來西亞(居林LED外延芯片&檳城LED芯片封裝)等。
在中國則有最早的佛山工廠(幾乎全品類),昆山工廠(車燈、投影燈等特種照明)和無錫 LED 封裝工廠(前后增加投資約 12 億歐元擴產)。
燈具方面亦是群英薈萃,ERCO 和 BEGA 代表著燈具 Made in Germany 的極致工匠精神,盡顯獨具匠心的配光和妙到毫巔的工藝。
此外還有專注室內的 SPITTLER、內外兼修的 PROLED、百年企業 TRILUX 和靈感四溢的 SLV 等各領風騷;特種照明領域,海拉 HELLA 是德系車燈之王,賀利氏 Heraeus 則是特種光源專家,氘燈、紫外固化燈、光離子化燈、氙氣燈等產品不勝枚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