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5月開業以來,長沙IFS不斷為大眾帶來獨一無二的創新商業藝術體驗,同時為華中地區注入了嶄新的商業活力。從Kaws、Tom Claassen、Steven Harrington等藝術家,以至最近OCUBO藝術工作室的新作,都充分展現了藝術與商業的深度結合。
這些藝術與商業的融合,讓大眾能夠通過商業接觸到當代藝術,成為了拉近大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的最佳橋梁。而對于藝術家而言,這也是一種雙贏的合作,這種特殊的合作方式為他們實現了深度的多向互動,通過“公共化”而實現了其作品和個人價值的擴大和增長。
長沙IFS又一新作——結合藝術、科技和設計,實現與公眾深度的多向互動
作為華中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潮流藝術商業體,長沙IFS這次邀請來葡萄牙OCUBO藝術工作室,結合荷蘭雕塑藝術家Tom Claassen的作品,跨界創作出結合藝術、科技和設計的全新作品——屬于長沙的Tom ClaassenRabbit3D投影互動裝置。3D投影互動裝置結合荷蘭藝術家Tom Claassen創作的大型兔子雕塑,兼顧了白天和晚上的雙重觀看效果,晚上可以寄聚焦于光產生的內容和效應,白天作為城市雕塑一點也不影響其本身的藝術觀賞價值。
▲ 白天與黑夜的坐落于長沙IFS7樓雕塑公園的 Tom ClaassenRabbit雕塑
作為在中國首次亮相的作品,OCUBO藝術工作室在3D燈光投影裝置的基礎上結合了多媒體科技,讓公眾可參與其中,實現深度的多向互動。透過利用不同光影和色彩的組合,公眾可自由創作專屬的Tom ClaassenRabbit雕塑,一嘗與藝術家Crossover跨界創作的滋味。
▲ 公眾可透過多媒體互動系統自由創作專屬的Tom ClaassenRabbit雕塑
OCUBO藝術工作室不忘初心,致力讓藝術變得更觸手可及
OCUBO藝術工作室創始人Carole Purnelle和Nuno Maya是大學同窗,而他們當初成立工作室的初心正是希望讓藝術變得更觸手可及,希望當地人能夠參與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將人們匯聚到一起共同感受藝術的美妙。
▲ Carole Purnelle和 Nuno Maya
他們善于通過光學虛幻圖像和運動3D物體,將紀念碑、建筑物、墻壁、水和地板這些真實空間轉變為虛擬空間。具有豐富藝術內容的2D和3D映射吸引著大眾的眼球。他們設計的互動裝置在臺北、澳門、新加坡、葡萄牙、芬蘭等標志性地標都有過巡展。
▲OCUBO工作室在新加坡標志性地標的展覽。
為了籌備這次長沙IFS的Tom ClaassenRabbit3D投影互動裝置展覽,OCUBO工作室的簽約藝術家Carlos在長沙進行了深度的文化研究與思考,并最終與團隊將該作品實施落地。當被問及這次的創作靈感來源和對長沙的印象時,Carlos表示:“長沙非常繁榮,凌晨三點的夜晚還有很多人在外面吃東西,城市的燈光跟這里的人們一樣,幾乎都通宵不眠,也正是在長沙讓我學會和喜歡上了吃辣椒,還有小龍蝦,這些都是我創作的元素,大家可以在互動中感受到。”
“這次葡萄牙OCUBO藝術工作室特別強調結合3D互動設計,因為IFS是湖南的地標,它不僅僅是一個SHOPPING MALL,正改變著湖南人的想法、生活方式;能讓人有新的理解,要帶給長沙一個新的當代藝術,一個公共藝術,最重要的就是講究觀眾和藝術之間的關聯。”策展人詹筑、陳思思介紹到。
藝術、文化融入商業地產 藝術雕塑的獨特價值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GDP前20城市的人均GDP均超過1萬美元,其中就包括長沙、武漢、成都、重慶、青島、南京等新一線城市。而當一座城市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時,消費者對于文化、藝術等精神層面需求將迎來爆發,尤其是80后、90后、00后對文化、藝術的需求特別強烈,打造獨具個性化的人文符號已經成為商業地產差異化經營不可分割的部分。
各類藝術中,最容易與大眾產生關系的便是公眾藝術,而公眾藝術通常也同時與商業共同成長。以創作長沙IFS兔子雕塑的荷蘭雕塑藝術家Tom Claassen為例,他的作品出現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公眾場所,受到眾多媒體的報道和藝術機構的關注。而在荷蘭,更幾乎每個生活在阿爾梅勒的人都在 A6高速公路上看到過 Tom Claassen創造的家庭大象作品,它的存在不但為大眾的生活增添一抹豐富的色彩,也為相應團體和藝術家本身帶來了經濟效益。
無論是“KAWS:SEEING/WATCHING”、Tom Claassen Rabbit 還是 OCUBO工作室打造的3D投影互動裝置,其背后均展現出作品的唯一性、有內涵和強互動,奠定了長沙IFS作為華中地區文化與潮流地標的形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