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美國的照明設計師 (Natalia Lesniak和Ed Clark) 發表了一項有關人本照明應用現狀的問卷調查結果。這項調查用時大約一年,共有117位美國國內的照明相關行業的從業者參與調查。這117位被調查者來自廣泛的領域,包括照明設計、電氣工程、建筑師、室內設計師、產品銷售代理、照明控制專家、試運行代理、綠色建筑顧問、研究人員以及產品開發營銷顧問。
這項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這些照明從業者如何在他們的工作中應用人本照明的方案、由誰來決定如何應用這些方案,以及所遇到的困難。這項調查的主要結論如下:
? 應用人本照明最大的阻力來自于成本??烧{色光的燈具比一般不可調色光的燈具大約要貴 20%到200%。
? 大約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表示他們不太清楚究竟應該使用哪種度量標準來評估人本照明光源。
? 有些被調查者弄不清楚人本照明的方案究竟該是什么樣的。
? 大部分被調查者在設計階段從來沒有或者極少進行人本照明效果的模擬工作。
以下諸圖顯示了此次調查的結果。
在試運行階段使用照度光譜儀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建筑材質對光源效果的影響。我們需要知道顏色和照度以便給人本照明光源做定量分析。從而照度水平也可以被優化,以保證光源可以在需要時開啟、不需要時關閉。讓建筑使用者參與試運行過程有助于了解他們對于系統性能的期望值、回答他們的關于系統合理性的問題,以及根據他們的日常需要或特殊工作需要來調制系統。
研究人員為項目賦予了合理性,并且培植了設計團隊和客戶的信心。許多公司也愿意參與研究工作以使他們自己脫穎而出或者強化這方面的知識。
與居住者或使用者面談是有必要的,這使得我們能夠了解他們的作息規律,以及如何讓照明方案來輔助他們的日常生活。多次面談是有必要的,同時也應該涵蓋多種用戶群體。這樣的用戶群體能夠提供項目經理或員工主管的經驗所不能提供的獨到眼光。
應用人本照明時的注意事項
這些被調查者們也提供了各自的評論。許多評論反映出了應用人本照明所遇到的阻力,而其它一些評論則提到了對人本照明方案的警示,包括一次性安裝方式以及缺乏科學嚴謹性的表述對設計決策的影響。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評論被摘錄如下:
? “大多數設計工作室都在做不實的廣告,缺乏科學嚴謹性。許多人本照明的前后效果對比實際上是比照老舊骯臟的日光燈系統而做出的。我們需要誠實的研究成果來證明人本照明方法的長期效果?!?/p>
? “目前有這么多錯誤的信息真是有點嚇人,同時,研究成果不斷出現也引起普遍的混亂。我們得做大量工作來培訓我們的客戶,以便于我們可以正確地開展工作,不被商業炒作所左右。”
? “現在有許多不實地研究。我們得注意是誰資助了這些研究(是制造商嗎?)。我們得質疑這些研究。”
? “照我的經驗看,人本照明的理念從來無法貫徹到整個照明項目中,主要是由于高額的成本、控制的復雜度,以及客戶們認為這并不重要?!?/p>
? “看起來制造商們是樂于制造調光控制系統的,但我們真的還不知道其對健康的影響如何。另一方面(但也有關聯),LED燈已經很多了而且成本很低,它們被用于彩色裝飾。我們應該對一些LED彩燈產品提出健康警示嗎?”
? “在精神上我支持人本照明理念在照明設計中的應用,但我們還沒有一個能夠通過工程價值考核過程的成功案例。截至目前,我只能說,控制方面過于復雜,以至于設計師和最終用戶都很難理解?!?/p>
? “我才剛剛開始進一步了解這一塊,我想我們還要做很多工作來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我們需要深入探究一下控制部分,以及其它中高級課題?!?/p>
? “我們需要行業標準,以及更多更廣泛的研究,使得我們能夠以此來更好地培訓客戶。”
? “這是一個在人類健康和建筑環境領域非常重要的‘下一個前沿’。建筑師們需要接受非常深層次的教育,以使得人本照明設計的應用方案能夠在各種環境中將我們的健康和選擇最優化?!?/p>
注:本文轉譯自美國照明工程師協會(IES) 的期刊 LD+A 2018年10月刊中的文章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譯者:譚建川 建筑科學博士、照明學碩士
譚建川專欄評論:人本照明的理念雖然被提出來很多年,但直到近幾年才在業界引起重視,也是在近幾年才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來描述人本照明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即便是在這方面研究最領先的美國,這個理念的實際應用也還是處于起步階段。
一方面,誠如此文中的調查結果,人本照明的具體實施方案還不夠明確,不同的機構的案例試驗所依據的原理大同小異,但就是由于這種大同小異導致了業界至今無法達成一個規范統一的項目實施標準。而這種標準又正是一項技術走向成熟的標志,所以人本照明技術尚未成熟,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概念上的混亂和不確定,這就要求相關企業對該領域的基本原理有充分的正確的認識、多了解該領域的最新成果,以及多與該領域的專業人士交流。
另一方面,現階段人本照明產品的成本高、系統復雜度也高,從而導致人本照明項目啟動、運營成本較普通的照明項目要高出許多。這就將人本照明的應用局限在高端辦公場所和高端住宅,這實際上是與人本照明理念的宗旨有一定出入的。從經濟學角度說,人本照明確實能夠提高用戶的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WTP),但實際的售價很可能要高于用戶的支付意愿,從而將大部分用戶拒之門外。
同樣,由于現有照明控制系統的復雜度和開發難度,制造商的銷售意愿(Willingness To Sell, WTS) 可能并不比產品成本低多少,甚至可能要高于產品成本。由此而使得許多本來有能力的制造商望而卻步。這種兩頭都不落好的窘境可能要伴隨人本照明產業相當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個確定的行業標準和真正成功的產品樣板出現。不過人本照明的確是照明產業的大趨勢,尤其是物聯網和個性化產品迅速發展的今天。這一點,恐怕是許多照明人都不會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