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應用產品廣泛的發展起來,根據光源的特點,逐漸形成穩定的所謂商業照明/工業照明/辦公照明/道路照明/家居裝飾照明/酒店照明......等等,產品的形態也慢慢的穩定下來,形成了很多經典的產品設計,比如:銀行燈(臺燈),PH SNOWBALL( 吊燈),格柵燈盤(辦公照明),斗膽燈(射燈),導軌燈,筒燈......等等等等等等,很多的產品種類幾十年只爭細節和品質,因為光源的形態基本都被限定了。相比于光源類品牌,照明燈具的品牌要多得多,但遠遠達不到光源品牌的影響力,國際化是所有燈具品牌永遠的痛,對國外知名品牌來說也是一樣的。
受益于光源標準化,配件市場的品牌也是百花齊放,不過影響力相比于燈具和光源,那就差的遠了。在傳統光源應用中,鎮流器/電源是一個特殊的品類,這個東西雖然也冒出了幾家有影響力的品牌,但究其本質,其實都是光源品牌企業的配套品牌或制造商,大部分光源品牌都是把這部分產品規劃到自己的品牌下進行設計生產,直接與光源產品綁定經營,緊湊型節能燈出現之后就更是如此了。
再往下,五金塑膠模具之類的,那就更難冒出知名的品牌了,這部分服務商如恒河沙數,吃的是草,擠的是奶,服務于行業最底層,構成了制造行業的金字塔基座,也包括大部分無名無姓的鎮流器/電源、零配件和組裝制造廠商。
這是中國照明行業的”幸福時光“,苦是真的苦,但很快樂,光是真的光,電是真的電,玻璃真的是玻璃,鐵真的是鐵,燈絲不會越搞越細,外殼也不會越弄越薄,廠家不會特別糾結于成本和價格,消費者也不會過分糾結是李逵還是李鬼是能用仨月版還是能用三年版,行業大牛是真的牛,不會滿天亂飛。
顛覆
然后,LED時代來臨了!
豐盛
一直以來,我也很膚淺的認為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LED帶來的新的產品形態和應用機會使得全世界被"光源技術專利壁壘"壓迫的照明行業小伙伴們獲得了新生,開啟了和太陽之子們同一個起跑線的行業競爭格局,價格戰走起,木林森拔地而生,歐普雷士攻城略地.......加上GPO在LED光源方面的遲緩發育/發展(這幾乎是必然的,存量市場和替換市場的博弈,存量市場占盡絕對優勢的GPO不打壓替換市場就不錯了,去推動自己沒有構建技術壁壘的替換和增量市場?那是反人性的哈),天,就這么黑了,不,亮了!
印象里,第一次接觸LED燈泡大概是2006年吧,當時大概只有接近20lm/W左右,這個數值就使勁兒的往白熾燈的效率上靠,1:1替換唄。然后到了2007/2008年產品陸續走入到實質上的應用替換,同時,在2008年左右,LED燈管產品也開始陸續的被關注和開發出來。印象最深的就是,在2008年到2014年這五六年之間,全世界人民都喜歡拿一個節能替換公式來算啊算啊,一個LED燈泡能頂換幾個白熾燈泡,一個LED燈管能頂幾個日光燈管......感觸更深的是,現在,這種節能替換的公式幾乎完全消失了,好快。
<這也不知道是誰家做的什么時候做的,真tmd能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