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問題,我一直都很困擾,卻遲遲找不到答案,木林森的崛起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終于給自己找到了一個能夠接受的說法。
LED在照明的應用中是如此的重要,是最核心的內容,當前整個照明行業,在技術/產品/市場等的各個方面都是圍繞LED展開的,而且展開的力度越來越大,產品的演進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脈絡,市場的分化也漸見雛形。
那么,問題來了!
照明,是不是已經變成了半導體行業的一枝應用?
傳導
顛覆,從來不會只發生在一個局部,尤其是像"LED"對照明行業的改變這種劃時代的技術和應用變革,顛覆不會只是發生在整個行業的頭部,一定會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步一步向下傳導,改變光源,改變燈具,改變產品和應用的方方面面,最終趨向于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各個節點達成一種穩定的狀態。就像火山噴發,巖漿四射,火水流動,漸漸凝固,形成火山巖。
不管是LED面板燈,還是LED球泡,沒有人敢說,這就是產品的最終形態,沒有人敢說未來不會改變,目前漸趨穩定的還只有LED本身,圍繞LED展開的應用照明只有在LED本身完全穩定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漸漸固化出長久的產品形態。
而LED本身,就像一只吞天巨獸,遇見啥吞啥,然后拉出來的都留下了“獸印”。
每個品類的LED產品這十年來都經歷了反復的升級變化,今天也不是最終的形態和性能,仍然還在發展中。不能再展開了,不然又寫成了太奶奶的裹腳布,總之,這場從氣體放電到電致發光的變革,因LED而起,首先在存量市場掀起軒然大波,全面改變了一般意義上的照明光源產品的內核,進而以PBCA和光模塊的方式擴展到成品應用,再進一步推動成品光電一體化設計,同時也永遠的改變了一些應用成品的設計形態。
有朋友言及成品市場結合LED應用的創新不盡如人意,這個原因太多了,GPO已經對這些不感興趣了,每年推出的新品有限,不再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國內品牌/企業以抄為榮的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了的,就算想做些什么改變,也受限于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在這瑟瑟秋風中眼望越來越近的寒冬,溫暖都是一種奢侈,更不用說還想來場日光浴了。
再說了,顛覆總是外來者做的事,誰會愿意顛覆自己呢?
光源是這樣,LED顛覆傳統光源。
LED光源也是這樣,外來者顛覆替換思維。
LED燈具也是這樣,外來著顛覆應用思維。
外來者沒有包袱,有野心,敢于冒險,這就是創新的基礎。
外來者的每一筆成交,都是對傳統照明品牌/企業的一聲嘲笑。
本來一切就都是在變化當中,任何一個錯誤的決定,或者任何一個決策慢了半拍錯失機會,此消彼長,扳回一局的成本就要增加。觀望,等待一切平穩再切入的時代再也不會回來了,其實不管是不是在照明行業,如果沒有靈活機動迅速而盡可能準確的決策能力,企業的發展前景都是灰色的。風險當然很大,但如果不能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不過就是早死晚死,何必糾結呢。
影響
照明行業,也許不再是"照明"行業,從LED(芯片)而起,現在又面臨控制芯片的切入,后面也許還有計算芯片啥的,照明,這個詞,這個行業都在和半導體產業聯系的越來越緊密。
木林森在LED光源領域的降維打擊,也可能發生在某類燈具產品上,也可能發生在某個細分市場上,比如教育領域,比如潔凈領域等等。
有人可能要較真,木林森就是低價競爭贏得的市場咋咋咋的,多說幾句,這就是長久以來木林森的崛起一直讓我很困擾,我不認為低價競爭是達成這樣的成就的。低價競爭本身只是個發生在市場端的事情,還夠不成對整個行業發展的變革性的影響,以前是,以后也是,前文已經說了我認為的木林森崛起的真正原因,我會堅持這一看法。
這些影響,長遠而充滿不確定,無論是做一個產品還是經營一家企業,都需要對這種從上而下傳導形成的變化有所警覺,不能只從傳統的經驗引導企業的發展。
這些影響會導致一些什么樣的結果呢?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
制造型企業如果不具備EMS能力,前景堪憂。
產品品牌如果不具備"教主"一樣的領袖人物,前景堪憂。
頭部品牌如果不具備"LED封裝"部分,前景難說。
電源企業如果不往系統控制方向發展,前景堪憂。
經銷商如果不往服務商方向發展,前景堪憂。
......
尾記
其實就講了一個事兒,打敗傳統光源的使傳統光源巨頭沒落的,就是LED,不是啥中國制造也不是什么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策略,更不是今天白菜價的LED光源了。
如果這個事兒成立,那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明確的解答了。
最后,秀一張照明行業新金字塔。
最最后,都是娛樂,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