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省杭州環城北路、體育場路、東新路、江陵路等路段,部分路燈燈桿裝上了揚塵邊界在線監測儀。目前,杭州主城區和濱江區、錢塘新區范圍內基本完成100處路燈桿站點的建設安裝,約有62%的設備上線,其余正在調試接入。
今后,杭州市城市路燈桿除了具有基礎照明功能外,還將實現5G基站、WIFI覆蓋、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功能,成為“城市大腦”運行的重要神經網絡。
空氣質量監測納入智慧燈桿重要組成功能
據杭州市城管局照明中心透露,這種套在燈桿的腰部的圓柱形黑色“螺絲帽”設備,其實類似于小型的空氣質量監測站,是安裝在道路、工地、卸料碼頭等施工區域和道路周邊,專門用來采集和監測揚塵、噪音、風速和風向相關數據的儀器。
杭州市城管局照明中心設施科科長劉友泉介紹,隨著建筑施工大量增加、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和受不利氣象條件等因素影響,城市揚塵污染防治工作成了空氣治理的短板之一。根據市生態環境部門的需求,杭州市城管局照明中心結合推進多功能智慧燈桿建設,將空氣質量監測納入智慧燈桿重要組成功能。
目前已在主城區和濱江區、錢塘新區范圍內基本完成100處路燈桿站點的建設安裝,約有62%的設備上線,其余正在調試接入。
該項設計方案在國內屬于首創
那么,這個小小的“螺絲帽”在提升空氣環境質量方便,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
劉友泉表示,后續100處監測點全部正式投入運行后,將加強部門間監測數據共享和治理聯動,針對發現的監測數據超標問題,第一時間啟動響應,針對問題點位及周邊區域采取針對性、精細化污染防治措施,不斷提升空氣環境質量,合力打贏藍天保衛戰。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今后還可以拓展視頻抓拍、噪聲監測、風速風向等其他實時監測功能。
為有效監測空氣中揚塵情況,該監測設備懸掛在燈桿離地3米左右的位置,主要由揚塵測試儀、數據處理終端、無線傳輸終端、后備電池等構成,夜間路燈開啟后采用市電,路燈關閉期間利用內置電池供電,可在–10℃至50℃的環境下運行,監測的揚塵范圍為0.001mg/m3至250mg/m3。其主要功能是測量道路空氣環境中的顆粒物濃度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匯總,再通過無線通訊將監測數據發送至監控后臺。
“揚塵邊界在線監測儀”的外形之所以設計成“螺絲帽”形狀,是基于市容美觀、色彩協調、空間合理利用的綜合考慮,通過抱箍形式加載在桿體上,既滿足監測功能需要,又兼顧了城市視覺美觀,低識別度、去視覺化、高安全性成為該設備的顯著特點。目前,該項設計方案在國內屬于首創。
杭州市城管局照明中心表示,為加快研究和推進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燈桿建設,今后城市路燈桿除了具有基礎照明功能外,還將實現5G基站、WIFI覆蓋、環境監測、視頻監控等功能,成為“城市大腦”運行的重要神經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