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深圳前灣一路上的132根多功能智慧桿將替代原有普通路燈,實現全線亮燈。“樊花”造型的智慧路燈桿矗立兩旁,一路延伸至前海石公園,成為深圳前海“門戶大道”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智慧路燈、智慧站臺、智慧停車場、智慧道路等都是屬于融合基礎設施,我們在此領域有很多創新舉措。如前海的多功能智慧路燈,在深圳屬于最早的兩個試點項目之一,該項目即將在6月底投入使用。”前海管理局智慧前海辦公室主任劉寧武表示。
前海正加快推進“新基建”
據了解,前海智慧路燈桿設計新穎,能為各種智能終端提供載體,解決大量的技術問題,其中“花蕊”和“花瓣”里更是暗藏玄機:蕊上安置5G基站、瓣中嵌入燈屏線等數字設施元素,是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無線通信、信息交互、應急求助”等于一體、可全面感知的多功能智慧路燈,也是前海大規模推出“新基建”的縮影。
何為“新基建”?此前,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的概念,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類。智慧路燈、智慧站臺、智慧停車場、智慧道路等都是屬于融合基礎設施,前海已在探索創新。不僅智慧路燈桿將啟動亮燈,前海智慧化停車場也已通過統一實行一套文件標準和頂層設計,實現了智慧停車模式,市民既能隨時掌握停車位信息,又可無感知進出、無感知支付。目前該停車場模式已向深圳全市復制推廣。
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正加快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目前,前海已規劃出首批1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70億元,其中5個典型項目已作為深圳市首批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上報市發改委。
實現室內外5G深度覆蓋
5G是近年來科技領域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被稱作“新基建中的領頭羊”,5G建設也是前海兩大標志性新基建之一。2019年是我國5G啟動元年,多地開始制定5G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前海已提前布局,同年4月就率先在全國自貿區建成首個商用網絡。
今年前海全力推進“全球通信服務品質標桿示范區”建設,先是4月底成立了5G網絡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加快5G網絡建設的十條措施》,以此解決運營商在5G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問題。近日又率先發布全國首個《信息通信服務品質評價規范》,首次側重消費者體驗感知,力促前海建設國際一流信息通信網絡。
“這相當于提出一個前海標準,我們正在按這個規范在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前海灣保稅港區等重點區域,打造五星級品質的信息通訊環境。”劉寧武表示,由于前海樓宇密度不算太大,相對其它區,5G在前海全覆蓋并不難,其中最大亮點是推動數字室分建設。“數字室分是5G的新興技術,某種意義上說,它代表5G新技術的一個發展方向,前海建設數字室分可以說是一種敢為天下先的嘗試。”劉寧武說。
據了解,目前深圳的5G覆蓋基本上還處于室外覆蓋階段,而前海除此之外,還將以國際會議中心、基金小鎮為重點,通過數字室分系統,實現從室內到室外的無縫5G體驗,并力爭在深度覆蓋上做到全市最好。
根據進度,深圳今年8月將實現5G全覆蓋,而前海6月底將累計建成5G基站289個,實現5G深度覆蓋的精品網絡。
推進新老基建,打造數字“孿生城市”
除了5G建設,前海信息樞紐大廈是前海的另一標志性新基建,它作為前海數字化底盤工程,于2018年在前灣片區動工,目前正在緊張建設中。
根據規劃,這棟建筑面積約6.88萬平方米、高112.15米的大廈,采用集約共享建設模式,實現功能高效復合、土地集約開發,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工程項目,也是全國首個百米超高層復合功能信息樞紐中心。建成后,將助力前海打造“數字前海”“智慧前海”和全空間可視化數字城市,并為前海互聯網產業的聚集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據介紹,前海信息樞紐大廈其實是一個數字基礎設施、核心大數據中心,內設四千多個機柜,里面是核心服務器、存儲等數字設施,能進行集中計算。如果說“城市大腦”包含了人工智能、城市管理、大數據服務等應用,那么信息樞紐大廈就如同城市的“心臟”,能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和關聯,并輸送到“大腦”去,供其運轉和指揮。
基于前海信息樞紐中心建設,前海正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IDC+云+多平臺”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底層架構,建設智慧前海云腦,這是后續項目實施運行的關鍵基礎,整合了智慧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支撐的各項重要內容,以此提升前海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區域,前海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推進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同時在建,并提出“孿生城市”的構想概念,即在實體城市基礎上打造一個虛擬數字城市。
據悉,前海近兩年已在先行探索BIM技術,把公共設施、道路交通、樓宇等建筑做成一個數字系統,在城市管理的過程中,能通過此系統做很多的仿真模擬,從而在數字城市模型方面有了先行的基礎。“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技術,再加上其他的地理空間信息技術,綜合打造出一個數字孿生城市區域。”劉寧武表示,屆時,從空中到地面、到地下,整個城區都可以掌握得非常清楚,實現更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更好地治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