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國稀土之光普照全球
上傳人:admin 上傳時間: 2007-06-01 瀏覽次數: 592 |
如今,全世界正在掀起了一股用稀土節能燈取代傳統白熾燈的熱潮。因為稀土節能燈只需白熾燈耗電量的20%就能達到同等的照明效果。日本、韓國等早就在大力推廣使用稀土節能熒光燈。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今年以來,北美、澳大利亞紛紛立法禁止使用白熾燈。最近結束的春季歐盟首腦會議更是達成一致協議,要求歐盟各國逐步淘汰白熾燈,進而用稀土節能熒光燈來取代。可以說在全球范圍內淘汰白熾燈,推廣使用稀土節能熒光燈的潮流洶涌澎湃,勢不可擋。2007年甚至可以稱作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稀土綠色照明年”。
上個世紀70年代,荷蘭菲利浦公司發明了稀土三基色熒光粉和緊湊型稀土節能熒光燈,很快在全球得到推廣。我國于1980年由復旦大學研制成功稀土三基色熒光粉,1981年由上海躍龍化工廠進行生產,并很快由上海滬光燈具總廠、上海特燈二廠等開始生產緊湊型稀土節能熒光燈。但由于技術限制,初期發展比較緩慢。
我國稀土節能燈產業是伴隨稀土產業迅速崛起的新型照明產業。由于我國擁有得天獨厚、儲量居世界第一的稀土資源優勢,中央和政府領導歷來非常重視稀土產業的發展。在鄧小平等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和方毅副總理的具體組織下,大力開展稀土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并把稀土發光材料和推廣稀土節能熒光燈作為重點工作之一。為此,于1990年專門成立了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辦公室直接領導下的“全國稀土熒光粉、燈協作網”,組織協調全國燈用稀土熒光粉的研制與生產,推進制燈技術、設備優化組合和燈用稀土熒光粉標準制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我國稀土節能熒光燈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6年,我國燈用稀土三基色熒光粉年產量僅為1.2噸,年產稀土節能熒光燈約100萬支。當時燈用稀土熒光粉和稀土節能燈存在熒光粉質量不穩定、節能燈管造型單一、制燈技術和設備落后、采用電感鎮流器、使用壽命低、節能不節錢等一系列問題。
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經過頑強拼搏,我國燈用稀土熒光粉和稀土節能燈生產技術不斷取得了突破,成功地發展了產業鏈,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規模化轉化,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和性能價格比。現在,我國緊湊型熒光燈的產品合格率已由1998年的50%提高到95%以上,平均光效每瓦提高了5-8流明,平均壽命提高了4000小時,國內照明企業實力增強,涌現了一批知名品牌。燈用稀土發光材料已向多品種、多規格、多方位、深層次、全系列方向發展。2006年,我國燈用三基色稀土熒光粉年產量達到3200余噸,稀土節能熒光燈年產量達到22億支,比1986年增長了上千倍,兩者都已躍居世界第一位。20多年來,我國稀土綠色照明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國家一直把開發稀土節能燈列入重點攻關項目。通過稀土行業與照明行業加強產品標準化的監督管理和市場規范,如今緊湊型稀土節能熒光燈、稀土金屬鹵化物燈等高效照明器具的應用市場不斷拓展,“綠色照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已基本摘掉“節能燈節能不節錢”的帽子,使稀土綠色照明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成效十分顯著。
由于能源缺口較大,我國近年來電力供應一直緊張。照明用電量約占總發電量的12%。因此,開發和推廣應用稀土熒光燈以節約照明用電,具有很大節能潛力。統計顯示,我國照明用白熾燈的使用量約為30億只,若在全國把一半的白熾燈即15億只改為稀土節能熒光燈,每年節電量約640億千瓦時,大約相當于16~18座75萬千瓦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可以大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經濟和環境效益十分可觀。
2006年6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成果新聞發布會”,總結了我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10年來取得的成績。會上指出,1996~2005年期間,我國綠色照明工程累計節電59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碳計)排放1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53萬噸。同時提出國家“十一五”期間把綠色照明工程作為10大重點節能工程之一,重點要在街道、廣場、體育場館等公用設施、樓堂管所和居民住宅中大力推廣稀土三基色熒光燈等高效節電照明系統,并對高效照明電器產品生產線進行自動化改造,以保障中國綠色照明工程的可持續發展。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