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照明LED標準中的電學性能要求
上傳人:admin 上傳時間: 2007-09-05 瀏覽次數: 398 |
一、前言
上世紀90年代初藍光LED被發明之后,白光LED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由于白光LED在光效、壽命和成本方面具備一般光源所無法比擬的潛在優點,并且正面臨突破的可能,白光LED已被多數學者認為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照明光源之一,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全面替代白熾燈、熒光燈成為主流普通照明光源。
各國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事業單位,均在LED方面作了大量部署和投入,LED光源受到了自問世以來前所未有的重視。我國在2003年全面啟動半導體照明工程,取得了重大成果。“十一五”規劃更是將半導體照明工程列入重大科技攻關領域,設立了半導體照明專項。伴隨著半導體照明產業的蓬勃發展,半導體照明產品的評價和測試標準的制定愈發顯得重要和迫切,標準體系建設也是半導體照明工程項目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目前國內外都還沒有專門的半導體照明標準,只有有關普通 LED的測試標準和普通光源的照明標準。
我國半導體照明標準體系建設也在進行之中,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在考慮 “普通照明用LED性能要求”及“普通照明用LED測試方法”標準的制定。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僅就其中有關LED模塊在電學方面的性能要求作一些探討。著重討論了電性能要求中關于EMC方面的要求[1],這方面內容以前并不受到重視,如今卻越來越多地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二、產品分類
普通照明LED標準中首先要解決的是LED的產品分類問題。LED產品根據LED模塊與驅動控制電路的集成程度,可將其型式分為:自鎮流LED模塊:LED模塊與驅動控制電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非自鎮流)LED模塊:不帶驅動控制電路的LED模塊。
根據LED模塊與燈具的集成程度,又可將其分為:集成型:作為燈具中一個不可替換的部件,與燈具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內置型:作為燈具中一個可替換的部件,但不能離開燈具單獨使用;獨立型:提供了所有必要的安全保護,可以脫離燈具單獨使用
三、常規電性能要求
非自鎮流LED模塊在驅動控制電路配合下恒壓、恒流或恒功率工作。
自鎮流LED模塊在交流50Hz、1000V以下,直流250V以下電源供應下工作。
對于非自鎮流LED模塊,在基準驅動控制器配合下,在額定電壓(電流)下穩定工作時,實際消耗的功率不應大于額定功率的105%。
對于自鎮流LED模塊,其在額定條件下穩定工作時,其實際消耗的功率不應大于額定功率的105%,實際功率因數不應比制造商的標稱值低0.05。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