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古建】NO.2 湯國華:嶺南建筑講究實用
摘要: 古建筑照明頻道2013年第二期頻道策劃,帶來充滿嶺南文化韻味的“嶺南古建”建筑設計及照明賞析。湯國華作為嶺南建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看來,嶺南人十分講究實用,評價一幢嶺南建筑是否具有嶺南特色,只要看其是否實用以及是否跟嶺南人生活吻合便可知一二。
湯國華,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建筑物理實驗室主任,嶺南建筑研究所所長,建筑學博士,嶺南建筑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長期從事嶺南建筑物理環(huán)境和嶺南歷史建筑保護的研究和設計。
湯國華的足跡踏遍廣州城里郊外,他共測繪研究了200多處嶺南古建筑,親手設計修復過100多處古建筑,其中包括。保護嶺南建筑、研究嶺南建筑、傳授嶺南建筑,構成了湯國華人生的全部。
嶺南建筑是嶺南文化的載體
湯國華認為嶺南建筑在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的標準,簡單梳理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清末開始慢慢形成嶺南自己的風格,所謂的風格是指這時期的建筑跟北方建筑的區(qū)別,比如清末年間嶺南的三間兩廊,這是區(qū)別于北京四合院的三合院,因為嶺南濕熱的氣候環(huán)境,住宅空間并不需要太多的日照采光,故嶺南建筑中間的院不為“院”而是“天井”。
第二個階段,清末期間,西方文化開始大量涌入,西方的建筑元素漸漸融入到嶺南本土建筑文化之中,這時候可以看到設計師在建筑設計中對引入西方建筑元素小小的嘗試。
第三階段,民國時候,接受西方文化會比較多,體現(xiàn)在建筑上的變化也比較大,如大面積開窗,騎樓興起。
第四階段,解放后初期,早期現(xiàn)代建筑師開始有了自己的特點和想法,他們擺脫之前的粗獷風格,有了自己對新嶺南建筑的研究,發(fā)明了通風屋頂、窗口遮陽,細柱薄檐架空層等,但因為局限于當時的經(jīng)濟比較困難,所以一般都是花最少的錢做最好的事。
第五階段,改革開放以后,因為有很多人的參與,建筑設計也就突破了單一的嶺南傳統(tǒng)派別,變成了很多新風格的共存。
在湯國華看來,建筑是文化的載體,記錄著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每一處傳統(tǒng)歷史文化建筑都是一個研究的對象。嶺南建筑是嶺南文化的載體,是對嶺南建筑一個可借鑒的載體。南方地少人多是一個既定的環(huán)境,呈現(xiàn)在嶺南建筑上的特點可用四個字概括:通透輕巧。他說,嶺南人十分講究實用,評價一幢嶺南建筑是否具有嶺南特色,只要看其是否實用以及是否跟嶺南人生活吻合便可知一二,比方說嶺南人喜歡種花,喜歡曬衣服,建筑在設計時是否有這樣的空間如陽臺、外廊和天臺供人們來實現(xiàn)這樣的生活方式。
面對城市化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空間不斷被擠占殆盡的現(xiàn)實,湯國華只能寄期望于多測繪記錄下那些彌足珍貴歷史建筑的照片資料供后人參考研究。雖然已年近花甲,湯國華依然身躬力行。他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的時間慢一秒,就會少一個研究的對象,而嶺南建筑也就少一個借鑒的客體。”所以很多時候是,拆遷施工隊一邊在拆,湯國華一邊帶領學生在測繪。
嶺南建筑隨著時代而進步
湯國華將嶺南建筑分為三類:傳統(tǒng)建筑、嶺南派建筑和嶺南當代建筑。他說,傳統(tǒng)建筑和嶺南派建筑是歷史建筑,可以利用發(fā)展的,要改變的。嶺南當代建筑,現(xiàn)在在流行,但需要反思、需要評估、需要完善。三者將共存共生一段很長時間。
湯國華簡述了嶺南建筑的變遷。建筑追隨時代,不同時代要求不同功能,因而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傳統(tǒng)建筑的特點是適應嶺南氣侯,清末的嶺南建筑水平很高,在北方建筑藝術下滑的同時,嶺南建筑藝術仍在發(fā)展,表現(xiàn)在結構用材、藝術裝飾已經(jīng)超過北方,石雕、磚雕、木雕精致程度達到頂峰。陳家祠的磚雕出現(xiàn)兩個西方小天使,把儒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結合起來,出現(xiàn)在祠堂中。中山大學有一個八角亭,亭頂是外國人設計的,把廣東人很喜歡吃的田螺,嶺南佳果、椰子、香蕉、橘子放到寶頂?shù)脑煨屠锩妗V形魑幕蝗谠诋敃r的建筑大量體現(xiàn)。
民初的建筑十九世紀到抗日戰(zhàn)爭,外國建筑材料與技術引進嶺南出現(xiàn)了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外國建筑與思潮融入嶺南,建筑類型出現(xiàn)很多類型,建筑層數(shù)不斷增加,當時愛群大廈就已有15層高。此時嶺南建筑也沒有忘記要適應嶺南的氣侯,建筑很重視自然通風、自然采光、遮陽、遮雨等。建國后,早期的嶺南建筑,在承傳民國建筑的基礎上,借鑒國際上流行的現(xiàn)代主義“少就是多”的新風格,大膽探索嶺南建筑新形式,大膽探索建筑遮陽與建筑美相結合,探索建筑與庭院相結合,探索低材高用,高材精用等。
上世紀80年代到現(xiàn)在,在全球一體化影響下,流行新表現(xiàn)主義國際式建筑,建筑不再強調節(jié)能和經(jīng)濟,而追求標新立異,作品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雖然現(xiàn)在有先進的建筑材料,有空調、音響、燈光,但是湯國華認為評價一座當代嶺南建筑好不好,還要看建筑節(jié)不節(jié)能、環(huán)不環(huán)保、人在里面健不健康等適應嶺南氣侯的新標準,能不能反映嶺南人存舊創(chuàng)新、求實、求變、學而不同的風格。
本期策劃鏈接: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