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標準
除了國內的專利聯盟之外,國外也有一些聯盟,這些聯盟往往將專利和標準結合在一起。
三問:如何看待專利和標準的關系?對于大企業而言,如何下專利和標準這盤大棋?
云丹平:廣東科技廳一直把LED產業作為一個戰略性產業來抓,所以我們圍繞幾個方面,一個是戰略新興產品沒有技術是不行的,所以我們部署了很多科技公關,在很多技術上有了突破。另外一個方面,在政策和配套方面也做了一些整體的鼓勵。第三個,標準方面做了調整,這次的標準跟以往的方向不一樣,我們也組織了很多專家進行研究,做了大規模的工作。比如廣東提出的標準化,已經得到國內外的一些重要組織的認可,這次也順利地按照我們計劃穩步推動,這是科技廳的工作。
中國從改革開放到今天,知識產權觀念已經逐步地樹立起來,人家的就是人家的,你的就是你的,千萬不能偷、不能搶,這個在全世界已經形成一個共識。我們以前的發展也許是偷偷模仿,這樣的生產狀態、這樣的企業發展思維必須要改變。在執法方面,我希望廣東可以向浙江、江蘇這些先進的地方學習。第二部分專利和標準這一塊,其實標準是規范人的規則,但是關鍵的地方就是看定義的標準。所以制訂標準的時候,不能說在標準中獲得什么利益。人家說的世界標準,其實是一個統稱,就是幾個發達國家或者是幾個重要的組織制訂的,沒有一個全世界通用的標準。標準還有一個定義,就是區域性。中國的標準是在中國使用,美國的標準在美國使用。那么你要進入哪個市場,就要看哪個國家的標準。
田衛平:在實際制訂標準的過程中,特別是一些含有專利的標準制訂,第一個要有時機,比如說LED目前的專利,到底有哪些是核心的東西,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標準來制訂。比如我們之前在彩電方面某一個領域想起草標準,起草過程我們詳細地遵循了各項要求,我們覺得這個領域中有接近30個專利還是比較好的,后來專門請專家針對這些專利進行深入的研究,最后結出12點,這12點是我們制訂標準的實實在在地考慮進去的。這個過程是很艱苦,從最初在大的范圍里面比較,然后找到一些可能在這個標準中有參考價值的東西。
聯盟成員在針對國外的專利權應對方面,要聯合起來一致對外,這一點特別重要。這個過程中,可能聯盟要綜合考慮一個平衡點的問題,很多成員或者各個專利權的數據不一樣,他們有的不愿意在這個標準中,有的愿意而且是把沒有必要的也想放進來,這個時候就要慎重考慮一下。
問道行業
四問:專利戰離LED產業還有多遠?企業應對專利戰有何建議?
田衛平:這個應該是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說馬上有也是太快了,所以有一些企業是根據我們目前發展狀況來看,如果說很遙遠也不是,我估計兩三年內會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這種層面。
雷志剛:專利戰迫在眉睫是有前提的,因為我們企業想迫切地改變,那么就來了,如果不變,短時間內還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什么時候會發生專利戰呢?跟我們改變的狀態、速度有關,如果我們五年都改變不了,那么五年都不會來。
云丹平:我們核心技術只是在應用終端的產品,LED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呢?說實在的,比如芯片,LED芯片跟DVD的芯片、計算機的芯片是兩碼事。節能燈的芯片就復雜很多,是真正的高新技術。LED的芯片整個鏈條來說,特別是終端,誰都說不準誰重要,關鍵是看誰掌握了核心的利益。說起DVD是整機的性能,LED的芯片充其量就是一個原料,最終掌握核心技術的就是標準。我們在標準上下好工夫,標準集合了封裝、應用、散熱等等,它的作用就跟我們平時說的IC芯片差不多。對我們所講的芯片,只充當一般的材料,跟一般的熒光粉是一樣的。所以不要指望芯片是誰掌握,它就是一種最基礎的材料,最終做成光源,我們還有一系列的技術,這些技術大部分掌握在中國的手中,所以我們必須要增強信心。要走自己的路,這個空間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