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篇:國內燈光藝術裝置 存在哪些痛點?
痛點一:專業綜合性人才缺乏
光這種媒介不同于物質性的材料,它需要借助其他媒材才能 得以顯現,目前來看光的獨立性仍有待加強。四川美術學院 公共藝術學院藝術與科技系教師馮大慶認為,“我們培養的 是能將藝術與科技、藝術與設計結合的創新型綜合人才。所 以首先要解決藝術家不熟悉技術,設計師缺乏藝術創造思維 這兩方面問題。目前中國藝術家在光藝術或光裝置領域,還 存在的問題是對技術缺乏深入的認識,于是很多作品流于形 態或者空泛的概念,而缺乏更深刻、更切身的觀念認知,技 術不能與作品形成統一,顯得較為生硬。這與國外藝術家的 作品相比存在顯著差距。”
在刁旭看來,目前國內的燈光藝術裝置技術沒有什么不足, 不足的是設計師對于燈光語言和造型語言的理解以及對各種 材料的特征、可塑性、成型方式等方面的準確了解和合理運 用。他強調,對于藝術理論的了解和運用的嚴重不足是目前 設計師的顯著問題。因此,設計師在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需要放眼燈光以外的門類知識,不要總說自己是燈光照 明設計師而固步自封。
痛點二:創新能力亟待提升
用王天話來說,多元化的燈光裝置其生產技術多種多 樣,材料及生產工藝已經不是主要問題,不足的是創 意和想法。燈光裝置設計師應至少對環境設計、雕塑、 數字媒體設計等領域有基本的認識或更高的理解。
沈葳則結合自身經歷談到:“我連續三年參加杭州燈 光小品秀,我覺得在藝術表現形式上還有很大提升空 間。”
痛點三:商業模式不成熟
解輝認為,國內辦了幾次燈光節,目前成功的不多, 究其原因是缺少一個文旅的商業模型。“我們應該研 究文旅產業的商業模型,商業化是要算賬,把金錢賬、 客流量賬、時間賬、運營費用賬算好是前提。除此之外, 一定要引流,并且應該要有藝術家參與。需要強調的 是,這個商業模式在中國大有機會,因為中國人口多、 觀眾多,這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解輝如 是分析。
事實上,近些年隨著文旅行業的快速發展,夜游燈光 設計在文旅行業的應用不斷推廣,燈光裝置設計現在 已成為夜游的重要環節。其中,主題燈光得到了前所 未有的發展。MTLD 深圳瑪特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馬駿非常看好主題燈光的發展,他分析認為, “真正能夠涵蓋所有主題燈光類別的就是主題樂園,目前我國尚有70個主題公園正在籌劃與建設階段,這是一 個非常龐大的娛樂系統。從規模上講,主題樂園等同于一個 小型社區的規劃。從種類上講,有上百個建筑單體,有幾十 種不同的游樂設備,有豐富多彩的包裝,有不同種類的動物 場館,有復雜多變的景觀載體,配套服務的主題酒店,還有 大型的匯演室內外空間。所以主題燈光在主題樂園里可以得 到最好的展現。”
啟程篇:專家學者為城市燈光 裝置發展獻言獻策
隨著科技的進步、思維觀念的改變,人們對城市 建設審美的意識、夜景亮化的要求、燈光的藝術 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節能減排的國家 政策下,照明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建筑、一處景觀 夠不夠光亮的問題,而更多的是體現藝術方面的 內涵。對燈光藝術裝置來講,需要在設計時,考 慮藝術效果的同時,結合當地文化底蘊、地理環 境、城市特點進行其獨特的設計。
關鍵詞:近人尺度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教授李鐵楠表示,在城市公共空間或 場所設計的燈光裝置景觀,應該貼近普通人,主題明確、 形式簡潔、造型唯美、尺度近人,應該考慮城市燈光景觀 裝置與所在城市空間的關系,以及它和人的關系。
關鍵詞:融合當地人文特色
中國照明學會照明設計師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孫景山一針 見血指出,“在一些城市的燈光秀作品之中,有很多都是 無意義的秀,不能夠真正創造一些有益于整個城市和城市 人民的價值,這些作品多呈現出夸張的秀,呈現出一種偽 震撼,不能夠為整個城市提供任何特殊的含義,成為這個 城市的地標,相反還往往成為城市的累贅。所以,在燈光 設計中要更注重切入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內涵,與城市有 所呼應,同時要注重節能環保,綠色照明,燈光讓這個城 市夜晚的高深莫測,讓欣賞燈光的人來主動探索。”
濟南光匯燈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焦勝軍認為, 燈光裝置是一個城市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城市文化的呈 現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在特定的環境里展現著城市 的性格特點、人情風貌、歷史文化。也承載著城市的時代 特色和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空間的功能和需求,帶來空間 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提升城市夜間形象、牽動城市的經濟 效益上升。好的燈光裝置不僅僅是造型和燈光的簡單拼接 和拿來主義,而是要融合城市文化與人文特色,是城市文 化的一種符號代表,所以,燈光裝置的表現形式和效果都 需要設計師深入了解城市文化、提煉表現符號、推敲裝置 的結構肌理才能很好地完成。
在解輝看來,燈光裝置的造型可以千差萬別,但是首先要 考慮作品的屬性一定與當地的自然屬性相匹配;第二,作 品要與季節性相匹配。例如做一個梅花,不能一年四季都 在那兒開,作品要么通過變色的方式,要么通過裝置的變 換來跟季節匹配;第三,好的燈光作品不需要什么銘牌介紹, 因為我們做的燈光裝置還不屬于陽春白雪,追求的是讓老 百姓普適人群的迅速理解;第四,燈光裝置對于引流或者 對于提高這個地域的人氣、提高二銷是有幫助的,應該積 極去倡導。
體人文和地理條件特點,滿足人們的精神情感需求而設 計。當然,事情總有發展的過程,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深 入,在人們滿足于燈光裝置渲染年節熱鬧氣氛需求后, 回歸到日常生活之中,大家需要更多有真正藝術品質的 燈光裝置作品。燈光藝術裝置不應該是應景、氣氛營造 的配角,在當下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有擔當的“主 角”登場。
行動:建立“藝+阿拉丁燈光藝術”項目
同樣,為了推進國內燈光藝術裝置水平的提高,廣州光 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啟動“藝+ 阿拉丁燈 光藝術”項目,依托阿拉丁、光亞展、光亞大廈資源平 臺,立足跨行業藝術家 / 設計師燈光裝置作品,為藝術 家、設計師們搭建代運營平臺,致力于將中國當代燈光 藝術文化推向全國乃至國際舞臺。
“此時正是燈光藝術裝置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兩個 ‘一百年’的紀念,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給予燈光藝 術家廣闊的發展方向和空間,需要的是我們必須沉下心 來,遵循藝術的規律去創作。”黃敏聰如是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