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 中國照明行業生命的起源
摘要: 中國的第一盞燈、中國人第一次跨入燈具燈飾時代,都是從長三角起步,長三角對于中國照明行業來說,就如海洋,是中國照明行業生命的起源。
1882年7月26日,上海南京東路的一臺發電機開始轉動起來,點亮了15盞電燈,把上海推入了全世界第一批使用電燈的城市,從此,中國大地亮起了電燈;20世紀80年代,浙江溫州矮凳橋,恰逢改革開放初期,隨著市場日漸活躍,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名叫架子燈、葉片花燈的產品在溫州矮凳橋問世,一下子打破了照明市場球泡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國的第一盞燈、中國人第一次跨入燈具燈飾時代,都是從長三角起步,長三角對于中國照明行業來說,就如海洋,是中國照明行業生命的起源。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前,長三角一直是中國照明業的核心。上海亞明、浙江陽光、寧波燎原、江蘇鴻聯等龍頭企業,加上上海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以及日益鼎盛的巨頭飛利浦,長三角一直走在中國照明行業的最前沿。與此同時,溫州燈具生產廠家急劇增加至200多家,年產值過億元。憑借這一產業優勢,1993年4月,地處矮凳橋的溫州東方燈具大市場乘勢而生,并迅速成為全國的燈具批發中心,該市場成交額達到30多億元,溫州燈具總產值也達到50億元。
然而遺憾的是,進入90年代中后期,長三角企業市場表現不盡人意,除幾家老牌企業外,國內市場鮮有其他品牌的身影,溫州矮凳橋更是因為低價、仿冒、偽劣產品,被市場貼上了低檔貨的標簽,直至沒落;一些優秀企業面對泛濫的中國市場,也轉向外銷。一時間,長三角企業在中國變得銷聲匿跡。在珠三角,特別是燈都古鎮崛起后,中國照明產業重心已經轉移,長三角企業在中國市場開始缺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長三角企業都被珠三角搶占風頭,上市企業佛照被譽為現金奶牛,家居照明有歐普,商照有雷士,燈都古鎮更是讓萬千客商云集廣東。如何重振昔日輝煌,讓眾多長三角企業苦苦思索。
令人欣喜的是,在2004年后,以史福特、東舜、晨輝、TCP等為代表的長三角企業開始在國內市場發力,宇中高虹、上海綠源、浙江揚業等都先后在國內市場展開攻勢,憑借深厚的照明底蘊和技術優勢,長三角復興運動轟轟烈烈。進入2008,長三角企業更是全面開花:十大謀求上市照明企業中長三角有3家,十大受關注出口企業中有4家,十大奧運工程中標企業2家(還不包括配套項目中的正泰等),13家中標節能企業長三角占五席更是獨占鰲頭。在本次光亞展上,長三角照明企業,包括上海、浙江、江蘇等地數百家照明企業齊齊亮相,上海亞明、晨輝、鴻聯、頓格、揚業、TCP、百家麗等,以前所未有的數量和參展規模成為本屆展會的最大亮點,這也意味著長三角企業集體進軍國內市場的高潮已經來臨。
兩年前,本報對長三角企業經營短板、市場缺失,甚至包括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產業配套等進行分析和報道時曾指出,當長三角企業集體發力時,這股力量將是可怕的,而現在,這股可怕的力量已經形成,并正在市場中變成現實。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