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科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摘要: 12月17日下午,廣東省中國科學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在深圳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等出席了座談會。會議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廣東省中科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在深圳舉行 汪洋路甬祥黃華華出席
力爭5年省院合作走在全國最前列
12月17日下午,廣東省中國科學院科技合作座談會在深圳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劉玉浦,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龍云,省委常委、深圳代市長王榮等出席了座談會。會議由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主持。
會議現場
2009年1月,在汪洋和路甬祥的倡議和推動下,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1年來,省院雙方積極探索科技與經濟緊密合作的新體制、新機制,中科院97家直屬科技機構中的68家與廣東近千家企業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中科院400多項科技成果在廣東轉移轉化,新增產值130億元以上,新增利稅超過20億元。
汪洋、黃華華代表廣東省委、省政府對中科院成立60周年取得的輝煌成就表示熱烈祝賀,對中科院長期以來對廣東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對省院全面戰略合作取得的喜人進展和較大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汪洋說,廣東省和中科院的全面戰略合作,是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的一次新嘗試,對于探索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將產生積極的示范和促進作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形成共識,堅持把省院合作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汪洋強調,深化省院合作,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大膽探索建立促進國家與地方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的新機制,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積極爭取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和重大創新項目在廣東布局,共同建設創新新高地。一要突破科技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自主創新活力。二要加快探索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的新機制,加大對省院合作投入力度。三要創新省院共建創新載體運營機制,提高創新效率和水平。四要加強省院合作的組織協調,推動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組成科技創新的動車組。
汪洋對進一步做好省院合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希望雙方繼續圍繞《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和《省院全面戰略合作規劃綱要》要求,明確階段目標,突出抓好重點工作。一要堅持規劃先行,把省院科技合作共建創新新高地納入雙方十二五規劃。二要重視平臺依托,加強已建創新平臺的能力建設,推動中科院院屬科研機構與廣東科研院所、高校的全面合作。三要抓好項目引導,加快組織實施一批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標志性的合作項目。四要加快集聚人才,以在建和已建的重大創新平臺為載體,以省院的人才集成能力為基礎,在全世界招攬優秀創新人才。
路甬祥對廣東長期以來對中科院的發展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對院省合作一年來取得的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他說,中科院建院60年,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為己任,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廣東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地區之一,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科技的動力來源于經濟社會的需求,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科學院將致力于解決關系國家全局和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問題,致力于培養適應國家發展要求的高水平科技創新與創業人才,致力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規模產業化,致力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科院選擇與廣東作為院省合作重點,既希望促進廣東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又希望通過乘坐廣東這艘大船出海,為中科院發展贏得更大空間。
路甬祥說,國際金融危機正在對世界經濟進行深刻調整,未來5到10年,中國的發展將進入一次新的關鍵期,希望雙方抓住機遇,加強合作,中科院將動員全院力量積極參與和廣東合作,聯手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爭取院省合作3年取得大成效,5年走在全國最前列。
黃華華對進一步推進省院合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強調要突出重點,狠抓落實,推動省院合作再上新水平。一是狠抓重點工作落實,抓好創新合作平臺建設,抓好省院合作重大科技項目,加速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二要堅持改革創新,加快完善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三要加強組織領導,為省院合作竭盡所能提供最優質服務,為各類人才在廣東開展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省科技廳廳長、省院合作辦主任李興華代表省院合作辦匯報了省院合作工作進展,并提出下一步省院合作工作思路與建議。
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中科院院地合作局、規劃局、基礎局、廣州分院等20多家省院合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以及廣州市、佛山市和東莞市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