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 買燈論“流明”是順勢還是求疵?
摘要: “流明”取代“瓦數”成為下一代燈泡照明度標準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國應否效法歐盟就LED現狀和挑戰開展公眾咨詢?企業如何應對LED照明市場發展出現新重心的問題?LED財政補貼招標政策是否要規范化?星巴克對LED行業有何啟示?
阿拉丁每周“光”點已進行至第三十二期,內容之精彩深受眾多讀者青睞。本周“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業界重大新聞點評。“流明”取代“瓦數”成為下一代燈泡照明度標準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中國應否效法歐盟就LED現狀和挑戰開展公眾咨詢?企業如何應對LED照明市場發展出現新重心的問題?LED財政補貼招標政策是否要規范化?星巴克對LED行業有何啟示?阿拉丁 “光”點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光度計量從幕后到臺前 買燈論“流明”待時間驗證
用“流明”替代“瓦”,看似一個無傷大雅的單位簡單置換,當中卻蘊涵著耐人尋味的意義。在物價高漲的今天,人們購物掛在嘴邊的是“性價比”,花適當的錢買合適的物。如今燈泡亦然。“流明”實際上體現的是一只燈泡的質量,它取代“瓦數”成為衡量下一代燈泡照明度的標準,在外包裝上加以強調,目的在于促使人們在選購燈泡的時候,也開始注重 “性能比”。相同瓦數的燈泡,流明數可能會不同。以“瓦數”判斷照明度的方式對于白熾燈而言或許適用,但是節能時代的來臨,日后的制造商必然會生產越來越節能的低瓦數燈泡,以達到節能的效果。 這種全新概念的普及工作若能順利鋪開,可以預期在照明行業燈具計量單位范疇內,將要產生一種對消費者和對整個行業的“革命性”的影響。
要把“流明”完全替代“瓦數”作為衡量下一代燈泡照明度標準,首先要向消費者普及“流明”的含義和通過看“流明”而購買燈泡的真正意義。畢竟消費者要從對照明常識“瓦數”向新計量方式轉變是需要一個認知過程的。所以在把“流明”作為衡量照明度標準之前,要對其基本的概念與實施的效果向消費者進行宣傳。但不可否認的是,把這種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衡量標準引進中國,是代表中國照明行業的一大進步。
從另一個角度看,買燈論“流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還有待時間驗證。然而,在普通消費者眼中,“單位”的變更本身卻無可無不可,甚至有人對此產生過于“吹毛求疵”的抵觸。觀念的慣性就是思維的惰性。從這一點上,選購燈具時以“瓦數”概念思考,在全現今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現實下,要從扎根百年的基本觀念上扭轉,無疑將是一項艱巨長遠的任務。
阿拉丁“光”點:群眾的眼睛永遠雪亮,國內LED也應征求民意
在西方,“權力公有制”是常態,是正當的。無論是此次對“LED的現狀和存在挑戰的公眾咨詢”還是日前就“普及LED照明產品征求公眾意見”都可凸顯歐洲國家普遍尊重公民自主權。歐洲市場在LED照明產品方面的應用普及和推廣率是較高的,固態照明革命,需要注重的一點就是要關注用戶的感受,可讓中國借鑒。
歐盟通過公眾咨詢獲取大量的LED現狀和挑戰相關信息,而公眾的參與可以幫助歐盟注意到那些他們還沒有關注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在設定有效市場監管方案過程中對其作充分的分析,并增強設定過程的透明度,讓公眾更重視固態照明的發展前景,有利于固態照明在歐洲的大規模擴張。
而反觀中國LED照明產業發展過程,卻未曾就此征求過民意。政策的出臺雖然須立足國情,不能盲目照搬,但是真正體現民意的政策才能發揮最大效應,才是實施和執行過程中的最佳利器,所以,借用西方“權力公有制”的經驗走捷徑,也不失為一種好方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