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星:“葡萄園”的點燈人
摘要: 年輕的面孔,年輕的心,仁厚的待人之道,誠信的生意之本,用靈活的頭腦開辟自己的燈飾天地,用發展的眼光攀登“葡萄園”中最高的蔓藤,“葡萄園”中自有萬家燈火,“葡萄園”中自有黃金滿地,“葡萄園”中自有一段燈的故事,一段屬于王德星的傳奇。
親切的交談中不失高貴典雅,爽朗的笑聲中透著自信從容,一段艱難的經商路也再次驗證了東方女人不敗的強韌與不敗的智慧。
葡萄園照明燈飾河南總代經理——王德星,年輕的面孔,年輕的心,仁厚的待人之道,誠信的生意之本,用靈活的頭腦開辟自己的燈飾天地,用發展的眼光攀登“葡萄園”中最高的蔓藤,“葡萄園”中自有萬家燈火,“葡萄園”中自有黃金滿地,“葡萄園”中自有一段燈的故事,一段屬于王德星的傳奇。
進軍燈飾界
1996年,懷揣夢想的王德星背起行囊,走出南陽小鎮,走進廣州大都市,自己在異鄉謀生,丈夫在老家修車行工作,兩人一個月加起來一千三百塊錢的工資在當時已經算是高薪一族了。
一千多塊錢雖然在當時不算小錢,但是要養活全家老小,一味地給別人打工,只是解燃眉之急,并不是長久之計。
當時,在鄭州一家燈飾店打工的弟弟告訴王德星夫婦,燈飾行業很有發展空間,讓他們來鄭州試試。經過深思熟慮,他們就帶著行李來到鄭州,和弟弟一起在淮河路燈飾廣場打工。
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對燈飾行業有了深入地了解之后,王德星夫婦就和弟弟一起在別人的店里租了一面墻壁,開始自己經營。
那時候他們身上只有6500塊錢,而每個月光房租就要一千八。所以,他們只好從同行那里調貨賣,掙中間的差價。早上六點多就來到店里,把東西搬出來擺放整齊,開始一天的營業,到晚上十點多才關門回家。
正是有了這樣的艱辛和堅持,一年半之后,他們就有了七八萬的利潤。兩年之后,有了一定資本,王德星夫婦和弟弟開始踏上各自的經商之路,這也成了他們一生的事業。
扎根“葡萄園”
有了自己的店面王德星才發現,原來的小打小鬧和現在的初具規模完全是兩個概念,對上要和廠家打交道,對下要和零售商顧客溝通,還真的讓王德星有點手忙腳亂。
堅強的王德星一點也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通過自己的不斷摸索,有了自己的經營技巧,而這也許是她最寶貴的財富。
經過幾年的發展,王德星現在所代理的葡萄園照明燈飾已成功打入河南市場,在河南各地市都有銷售點。
“讓每個加盟商都有錢可賺,是我們的出發點,而做到讓他們信任你,就是老板的能力了。我從來都不夸大其詞,是什么樣的就是什么樣的,所以這些年的批發戶一直很穩定,零售也有很多回頭客。”正是因為為人實在,王德星的生意才越做越大,在燈飾界扎根,在這穩固的基礎上培育參天大樹。
發展“葡萄園”
談到品牌意識,這位女老板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品牌觀念。她認為要想長遠發展,必須樹立起強大的品牌。
廠家從來不資助任何宣傳費,但王德星說自己掏腰包也要做宣傳。相信有了這樣的意識,王德星的事業也會越做越大,路也會越走越寬。
一個女人,照顧的不僅僅是事業,考慮更多的還是家庭。讓家成為一個避風港,成為寧靜溫馨的歸宿,王德星一直努力著。丈夫每天在外奔波,他很理解,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家庭和事業的重任。洗衣做飯接送小孩的日常家務就不用說了,在生意上有了不順心的事,王德星也從來不把情緒帶回家里,生怕影響到兩個孩子的性格成長,影響了家庭的和睦。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這句話是王德星的真實寫照。
問到未來的發展規劃,王德星很有氣魄“去年的銷售額是350萬,今年再努力翻一番達到七百萬,專賣店也爭取突破100家。”有了這樣的心態,有了這樣的激情,“葡萄園”終會成為萬家播種與收獲的大盆地。
發展不止步,“葡萄園”的點燈人去謀發展,創財富。“讓葡萄園的燈帶給萬家億家無限光明與希望,帶著自己的祝福扎根群眾心中,點亮黑暗,拓展光明。”
王德星帶著真誠的祝福,希望自己能夠服務眾人,點亮萬家燈火。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