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資本“大手筆”入川 LED、IC均受益
摘要: “前端利潤不高,要高利潤高產出,必須做終端。”劉鋒華說,臺商工業園將發力集成電路和節能照明等產品,實現終端規模化;招才引智,奔向“微笑曲線”兩端。
近年來,港澳臺、新加坡與四川經貿互動異常活躍,四川是西部地區臺資企業最多、投資額最大的省份,也是新加坡在中國西部最大的經貿合作伙伴,港澳是四川最大的境外投資來源地。記者6月24日分別從省臺辦和省商務廳獲悉,截至今年5月底,入川投資臺資企業累計達1673家,項目投資總額129.03億美元;截至去年底,入川投資的港澳企業已分別累計達4524家和81家。
互動活躍的背后,是一批國(境)外合作園區的升溫,以此為平臺,更多資源得到整合,外來資本入川熱度大幅提升,開放“大手筆”頻現——
6月,新川創新科技園建設提速。前期引入的騰訊西南總部、歐珀(OPPO)全國第二運營中心等5個項目,大多已完成工商注冊;還有30多個項目緊密對接。其中,新加坡豐隆集團首鑄商業綜合體等合作項目有望近期簽署,新加坡SC環球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已啟動實質性洽談;“新川之心”中央公園即將動工建設……“產城一體”的新川探索深入推進,成都已有基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被確定為首期開發主導產業。
從電子信息前端產品延伸到終端鏈條;從引進制造企業,到招才引智并舉,位于遂寧的臺商工業園,找到了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目前已有5個項目簽約入駐園區,協議總投資達260億元。遂寧以專業化服務為補足“短板”的著力點,力爭“十二五”期間把臺商工業園建成擁有臺資企業超過100家、臺商重大項目10個、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臺商電子產業集群,直指西部最具影響的電子信息產業配套基地。
成都錦江區去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據全省的1/17。分量,來自產業聚集之力——在位于錦江區的港澳(成都)現代服務業園,聚集的港資占據全省香港企業投資總額的36.1%。積極對接國家政策機遇,年內錦江區將成立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促進中心,希望港澳為媒,撬動全球服務業。川澳合作也將進一步加深,以澳門為支點對接20多個葡語國家。
開放的四川,與世界緊緊相依。
下一步,四川如何更多更好地整合全球發展資源,深化全方位開放合作?目前在川發展風生水起的國(境)外合作園區,預示著某種方向。近日,本報記者兵分幾路,走進新川創新科技園、遂寧臺商工業園、港澳(成都)現代服務業園區、川法生態科技園、中法成都生態園、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園,觀企業動態,探產業動向,發掘四川開放合作新的突破口。
今明兩日,本報將連續推出《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奮力推進“兩個跨越”·探訪平臺 走進園區》報道,敬請關注。
第一站
新川創新科技園
10.34平方公里上的“產城一體”探索
6月19日,在位于成都高新區南部園區的新川創新科技園招商中心,來自Vivo移動通信的考察團走上觀景臺,將幾天前在深圳推介會上聽到過的“創新示范城”,與腳下的土地一一對照。
作為新加坡與四川在中國西部合作的首個大型高科技產業發展集聚區,自2012年正式開工后,新川創新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推進情況如何?記者近日走進新川創新科技園,探訪10.34平方公里的發展熱度。
一次機遇和一個挑戰
“再過一段時間來,就可以不用看沙盤了。”招商中心內,中新(成都)創新科技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裁崔偉介紹園區發展動態,激光筆所到之處的省級文化中心、晨華集團總部項目、和迎大道,都將在近期內迎來“大動作”。
進入6月,新川創新科技園頻頻出擊:4日到6日,拜訪多家新加坡生物醫藥、數字新媒體等領域的知名企業;11日,在深圳舉行投資推介會,吸引64家知名企業參加。日程表已經排到年底:8月,園區將前往美國開展招商推介活動,年內在舊金山建立第一個海外辦事處。
對于園區當前的活躍表現,崔偉認為是基于一次機遇和一個挑戰。“產業升級帶來了產業西移加速的機遇。要以加速建設和招商,來應對經濟下行的挑戰。”在他看來,跨國公司內部有著強烈的增長需求,四川在產業、人才、交通等方面積累的優勢,能夠像磁鐵一樣吸引全球巨頭。
磁石效應,已經顯現。2月27日,包括騰訊西南總部、歐珀(OPPO)全國第二運營中心等5個項目,正式簽約入駐,投資總額達67億元。據成都高新區投資服務局負責人介紹,目前,上述投資項目絕大部分已完成工商注冊。
此外,新加坡豐隆集團首鑄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已順利通過項目專題會評審,將于近期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新加坡SC環球商業綜合體等項目正在進行實質性洽談。32個高端產業項目正在加緊跟蹤推進。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