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差異化道路突破LED熒光粉專利壁壘
摘要: 如何才能找到高顯指與高光效之間的平衡點,并且把握這一平衡點?又如何在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熒光粉上下功夫,并突破一直存在的專利壁壘?這些都是LED企業追求突破性發展需要思考的問題。為此,新世紀LED網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南京工業大學電光源材料研究所的王海波所長,以期為LED行業提供些許指引。
今年年初,科銳在高光效的道路上跨越了一大步,白光功率型LED在實驗室光效達到303lm/W。這一消息的公布在整個LED行業產生巨響,被業內人士稱為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的一筆。王海波所長也表示贊譽,“LED的光效不斷在提升,速度之快甚至于超出了專業人士的想象。科銳這一研究成果的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一、當光效提高后,節能一面就顯得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們正提倡低碳、節能的觀念,這對于LED的推廣也大有好處;二、在這種高光效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顯色指數做得更高;三、在熱的方面,因為能量是守恒的,當光效提高后,它絕大部分能量以光的形式發出,而不是以熱的形式,這樣,過去突出的熱的問題就減輕了,對熱的處理及控制要求減低。”
但也有聲音對于這一指標表示疑惑,這僅是在實驗室內能夠實現的高光效,實際應用卻不然。“這得分兩個指標,實驗室及量產,實驗室實際上是非常重要,首先說能夠做出來,量產是指可以普遍做出來,具有商業價值。實驗室告訴別人,前面那個山有多高,你可以登上去。”王海波所長笑說。
專利壁壘:有和無or好和壞?
白光LED的顯色指數要得到提升,除了需要使用高顯指的芯片外,熒光粉也是關鍵。王海波教授對于這一關鍵性做了簡述,“我們實現白光LED的方法有多種,目前商業化最普及的方法還是用藍光做白光,這一定需要熒光粉來轉換,熒光粉在此的作用好比一個接力棒。即使芯片的效率非常高,但若熒光粉的效率不高、壽命不長,也會影響光源最終的壽命、品質和效率,因此,熒光粉材料早已引起業內的重視。”
清楚了解并掌握熒光粉關鍵性作用,企業又應該如何協助下游燈具客戶提高LED燈具的光品質,滿足終端客戶對于光品質的要求?王海波所長提供了一些建議作為參考:“四個字:融合,突破。熒光粉企業一定要跟中游封裝的企業充分溝通,在了解他們需求的前提下,爭取在熒光粉材料方面進行突破,包括熒光粉材料的種類及封裝的工藝。”
熒光粉是化學合成的物質,以致于它的變化非常大,出路也非常多。實際上熒光粉材料容易在專利上面進行突破的,而相對來說,外延和芯片我們很難突破。縱觀目前的國產熒光粉廠商,除了有研稀土擁有近20項中國授權發明專利和7項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外授權發明專利外,其余廠商均存在專利風險。國內的廠商應該如何去應對一直以來的專利壁壘?
王海波所長對新世紀LED網記者坦然,“專利風險是存在的。目前國內所用的熒光粉主流的體系里,其實還是被日亞化、飛利浦所覆蓋,甚至包括有研的專利的一些內容。現在這套熒光粉的體系在國內可正常應用,而在國外卻會受到限制。”
“為應對這一專利壁壘,要不就是做別人有的東西,但產品要好,價格還要比別人要低。但我認為國內企業更應該走差異化的道路。實現白光的有很多種熒光粉,不只是一種,只是最好的是那幾種,我們可以做出一些別人沒有的產品,這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還可以用。這對于我們國內的熒光粉廠商,甚至是LED應用廠商來說,也是一條出路。雖然這不是最短的路途,并且相對難走,但是也能走通,廠商應該勇于去嘗試。一個是有和無,一個是好和壞。”王海波所長繼續說道。
盡管我國在熒光粉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憑借我們國家得天獨厚的資源及市場的優勢,在LED專用熒光粉方面一定能夠取得進步。第一,中國是稀土大國,有資源的優勢,發光材料需要使用稀土材料來制作;第二,具有市場的優勢,我們國家在LED方面是應用最快,推廣最好的國家,沒有之一。“歷史會重復,就如節能燈這個產品,當時是歐美發明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傳到中國后,價格就降低了,首先在材料方面包括熒光粉就降低了,還有其他的成本降低,節能燈從一兩百塊錢降到了十塊錢左右一盞。LED也會走同樣的一條路,因為它在我們國家同樣有材料及市場的優勢,這同時促進國內LED用熒光粉材料的發展。對此,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王海波所長自豪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