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行業發展至今,大致上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以2014年作為分水嶺來看,在這一年之前,是一個“未知而充滿希望的階段”,原有的5000多家照明企業,一下子就增加到了3萬多家,那時候,大家都還在暢想著LED未來的巨大市場。然而,在2014年度過了一個“快速替代階段”后,自2015年開始,又進入了一個“成熟洗牌排序階段”。就此,歐普照明中國區CEO丁龍卻直言:“痛苦的日子才剛開始!”
2015年已進入最后一個自然月,一年將盡之時,正好趁機回顧一下2015年照明行業重大事件。這些年來,行業中人大概都有一個感覺:LED照明就像注定是個不安分的“新生兒”,一改過往傳統照明安靜的行業狀況。尤其是近一兩年來全球照明巨頭的新抉擇、新動作,時刻都在引起業界的矚目,牽動著業界的神經。
并購投資案一波接一波
從2014年9月起,飛利浦將要分拆照明業務的消息不脛而走。到了2015年3月,飛利浦照明便決定以33億美金出售旗下汽車燈及芯片業務(Lumileds)。同年的9月9日,OSRAM又向廣晟以26.22億的價格出售佛山照明股份,讓廣晟一躍成為佛山照明的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Osram表示又準備將出售通用照明業務,“郎有情,妾有意”,飛樂音響等多家企業一時紛紛甘當“接盤俠”。一段跨國姻緣,眼看著又將要誕生了。
據統計,截至今年的10月15日,有關中國國內照明企業大型并購投資案例已高達33起,涉及的金額超過了318億元。丁龍表示,“這是前所未有的大數額”。而在這些并購案例當中,屬于LED行業內的并購投資就有19起,占比58%。此外,除了針對LED上下游的整并延伸,外媒、體育、投資、互聯網等也成為照明企業投資并購的方向領域,占比42%。
企業倒閉案此起彼伏
這邊廂不斷“喜結良緣”,另一邊廂卻是“哀鴻遍野”,行業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事件時有發生。經過“把脈”得出的“病因”,顯然就是供給過剩與需求不足。不必提具體消失在視線的企業名稱,單看各地照明燈飾大賣場租金問題,行業里頭一大片的狼藉、頹敗之象就已浮現眼前。今年8月,有行業新聞就作了相關報道。據悉,歷經近30年的飆升,古鎮燈飾產業企業數量暴增,形成“十里燈街”,造就了更好的環境需求,然后催生出了“大賣場”。然而,世易時移,曾經的租金高回報率一去難復,最終形成了現在集體吃不飽的尷尬局面。
有調查比較,“大賣場”的租金價格從2014年開始就屢創新低,其中光立方58元起、為民38元起。到今年以來,世貿也48元起,星光聯盟的“節操不保價”甚至低至25元起。整體行業不景,生意難做,各大賣場招租不滿是家常便飯,沿街門市也多有空置。因此,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賣場的選擇只能是:“降租者生,不降者死”。丁龍認為,“中山就是一個行業的窗口”,通過它能看得到外面的慘淡風景。事實上,各地的燈具市場也是差不多的境況。
照明行業未來三預判
針對今年行業的發展態勢,丁龍又再次為行業未來做了一次預判,“其實,這只是把去年的7條預判刪減到今年的3條”。我們來看看得以幸存下來的三條預判:
1、上游產能供給增加和下游需求下降將是常態;
2、通用照明將從分散轉向集中,行業將一邊海水,一邊火焰;
3、抓住LED技術特征及智能化的小企業,可能做強細分行業。
為此,他特別回顧了過去中國經濟的三次轉型,據介紹,1978-1997年,是重工計劃型經濟向產業化輕工經濟轉型,滿足百姓基本需求的家電紡織業快速發展。他指出,這時的中國是一個緊缺的市場,只要生產出來的(家電)產品都很好賣。1998-2014年,中國的國內市場已經有一些飽和,2001年中國加入WTO出口拉動經濟,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開始商品房經濟,照明行業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起來。無疑,取消福利分房,進入商品房消費時代是一個機會,它直接拉動整個建材行業快速發展。直到現在,中國面臨的情況則是勞動力價格上升及人口拐點,二胎政策徹底放開,說明人口結構已經出現問題,而勞動力價格方面,當前中國的制造成本相當于美國的80%左右。出口及房地產都將放緩,新的轉型才剛剛開始。互聯網金融、工業制造2025、工業4.0,也還是處于一個概念階段。

商品房銷售溫和回暖(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產業信息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