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團內部人士表示:“此次,健坤集團是以現金認購方式認購,但具體這筆資金的來源,對方并沒有透露也不需要披露。”
資料顯示,注冊資本為10000萬元的健坤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成立于2005年6月21日,大股東趙偉國持股95%。其業務是投資管理、兼并收購等,投資設立或購買股權的企業有19家。
48歲的趙偉國,早年在新疆從事房地產,后來涉入高科技行業,現任清華校友總會理事;另一名持股5%的股東李義,現為紫光集團派至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古漢(23.15, 0.31, 1.36%)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代總裁。
依靠著2004年去新疆做房地產生意,從100萬元賺到45億元,趙偉國在高速發展的房地產業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剛剛成為同方國芯董事長的趙偉國,身兼多家公司董事長職務。他是健坤集團董事長,也在幾年前通過增資擴股方式進駐紫光股份和紫光集團,并出任董事長。
2009年6月19日,紫光集團召開股東會及董事會,大股東清華控股決定引入健坤集團認購首旅集團持有的股份并增資。這是在這次股東會及董事會上,趙偉國被任命為紫光集團總經理。
趙偉國正式以股東身份進駐一年以后,在紫光集團2010年3月份的增資擴股中,健坤集團以1.53億元認購1.2億股股份,從而進入紫光集團股東行列。而在健坤集團進入紫光集團之初,這場重組因被質疑或將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在原紫光集團股東層面形成各方博弈。
一個月后,紫光集團正式向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工商資料變更申請。在此次變更事項中,除了清華控股的控股地位未變之外,健坤集團成為紫光集團持股35.3%的第二大股東。
雖然外界對健坤集團印象不深,但早五年前,健坤集團就開始了對紫光古漢的資本運作。有業內人士指出,2009年6月份,趙偉國剛剛被任命為紫光集團總經理,紫光古漢旋即被健坤集團掌握了實際控制權。
健坤集團在資本的涉獵不僅于此,就在2013年同方股份宣布收購壹人壹本的幾天前,一家由趙偉國控制的健坤投資火線入股,取代了聯想旗下的君聯資本的位置。而當時對壹人壹本整合并購案中對資產的預估值約為13.68億元,估值PE倍數為26倍。這對趙偉國而言,無疑是一筆相當劃算的買賣。
在同方國芯800億元的定增方案,清華控股實際出資303.96億元,占比38%;健坤集團則出資460.04億元,占比57%,處于主導地位。
紫光、同方、啟迪成清華系“三駕馬車”
清華系的資源成為趙偉國并購同方國芯定增最佳平臺。今天的清華系正在以迅猛之勢建立龐大的資本體系。今年清華系在資本市場掀起幾輪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打出了幾記漂亮的組合拳。
隨著此輪的快速擴張,清華系旗下資產和戰略也得到進一步厘清。以紫光系、同方系、啟迪系為核心的清華三大派系,以其各具特色的資本運作風格叱咤資本市場,同方的資本圖譜也日漸清晰。
經過十八年的發展,清華系控制的上市公司從最初的1家發展到如今的6家,其所掌控的資產及上市公司營收規模增長近百億元。清華控股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清華控股合并報表總資產達1425億元,凈資產498億元,總收入604億元,利潤總額33.9億元。
而紫光系以其“猛虎式”的并購風格在資本市場成為焦點,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總體投資額就已超1600億元,遠超清華系旗下其他各資本系,
而如今三派系之間的交叉運作更讓人眼花繚亂。你很難說哪個更優秀,因為未來他們或在某些產業鏈中或為了某種為了某個長遠的戰略性規劃融為一體。
在同趙偉國來到紫光的6年時間里,紫光集團的資產規模從13億元增長到今年年底的近千億元,收入從3億元增加到500億元,凈資產從2億元增加到350億元,利潤40億元。其野心還在不斷擴大,據業內人士稱,預計紫光系明年資產規模會到2000億元,收入達千億,利潤也在百億元左右。目前紫光系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在約5000億元。
與紫光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同方系,早期專注在技術基礎上尋資本,在計算機、數字城市、軍工等領域以較穩的勢頭發展,然而近年來其也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存儲市場,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通過與紫光的重組,同方系的規模亦呈現爆發式增長。
新起之秀的啟迪系在對環保領域表現濃厚興趣之外,與各地政府建立了更為融洽的關系。并先后在今年4月份和6月份掀起兩場資本運作,其曾攜手清華控股斥資70億元收購環保類上市公司桑德環境同時以2.38億港元入股香港錦恒汽車安全,鋪設海外平臺,全速打造“孵化+投資+并購”模式。
在高速擴張和整合中,同方系、紫光系、啟迪系就形成了清華系的三大派系,各自為政但又相互制約,如今更是加速滲透進程,除了在業務上布局多有重合,交叉持股、資產重組頻發頻繁。
在資本層面,同方股份旗下子公司通過參與定增入股紫光股份,而紫光集團則持有同方股份2.35%股權,啟迪控股又持有紫光股份12%股權。此外,三方合資公司不斷落地。在資產上,同方國芯近來頻頻插足主要集中在紫光集團的集成電路產業,從而在存儲器芯片領域形成戰略布局。而啟迪系再通過收編桑德環境,集中火力在環保產業,與同方系旗下的同方環境、龍江環保等環保資產,在業務布局上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
而清華系中所有上市公司,成為這一一場并購的有力武器。目前,清華系旗下的直接控股或間接參股共14家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誠志股份、紫光股份、同方國芯、*ST古漢、中文在線等10家A股公司,以及同方友友等3家港股公司,和500彩票網1家美股公司。他們大多在今年成為過資本市場上的亮點。
如今,從最早的博弈,到交叉、組合、協作,清華系下三派如今呈現前所未有的大融合。
正如趙偉國早年前在接受專訪時所說:“在清華系,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符合我們長足發展規劃,在資本市場的并購要不惜代價。”正是在資本和產業布局上,三派系的屢見重合和明顯的競合態勢,讓清華系加速了整合的步伐。如今,以并購為手段,清華系的發展勢頭不可同日而語。
不同于其他高校資本系像流星一樣的轉瞬即逝,清華系以其獨特的操作手法啊,成為僅存不多的高校企業在資本市場運作的最大黑馬。
清華系也因頗為精彩的運作在資本市場創造多個第一,資本市場的歷史上,清華系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清華同方兼并魯穎電子是我國證券市場第一例通過換股進行的吸收合并;誠志股份是第一例成功的分拆上市;2000年12月份清華同方增發新股價格,創下了增發第一高價。
“整個清華系的重組和整合的過程,是厘清也是利益博弈的過程。未來清華系的重整還將繼續,其同業競爭仍然存在亟待解決,各派系之間的沖突和利益之爭能否處理穩妥是整合的關鍵。從內部競爭、制衡到產業重組、協同,清華系各平臺的市場化運作將持續滲透,相互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清華系有優秀的資源和品牌價值,如今在并購中才能得到最大發揮,清華系正試圖通過不斷的外部并購和內部整合,以資產轉移方式擴大這一價值。”一位研究高校重組的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