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時報》刊發的《網購拒撤差評,女子手機被“呼死”》一文經大照明官方微信轉載后,引發照明行業強烈關注。為什么這件事大家如此關注?在電商平臺網購燈具,我們該注意什么?
現實生活中,“網購拒撤差評,女子手機被‘呼死’”,絕非是個案,媒體所報道出來的也僅是“冰山一角”。只不過,這一次,這位東莞燈具賣家的做法著實“太瘋狂”,讓我們汗顏與羞愧。
在照明燈具電商野蠻發展的今天,“產品品質”、“售后服務”、“物流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問題被頻頻爆出。我們看到,即便背靠天貓、淘寶、京東等這樣的全民性電商平臺,也難以掩蓋諸多問題的存在。這是為什么?
首先,諸如天貓、淘寶等全品類運營的電商平臺由于行業專業性缺失,使其難以對上游廠商進行更好的監管,即便設置一定的準入門檻,也難以推行更合理化的審視與辨別標準,這直接致使品質差參不齊、難有保障的燈具產品流入市場;
第二,照明燈具電商的粗放式“野蠻”成長,使其在服務、物流、推廣等各方面存在巨大成長空間,無論是品牌企業還是燈具“淘品牌”均還處于摸索階段,市場需要“再教育”;
第三,照明行業部分優秀品牌出于渠道利益分割等多方面考慮,而在電商面前猶猶豫豫,而小微企業則“利字當頭”,這使得消費者選購時往往缺失更好的選擇面。
難道我們的照明電商就沒有實現更好的可能?我們的燈具電商專業平臺難道就不能給終端消費者更放心、更舒心的選擇?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專業燈具電商平臺因其專業性而更有保障,它對品牌企業及其優勢產品更為了解,可從源頭上保障流入至消費者的是優質產品。其次,專業電商平臺對準入企業及產品設定嚴格的準入條件,經過層層篩選,為用戶提供信得過的產品,為用戶采購減少了辨別和篩選產品的時間,更大程度上避免了產品質量問題。最后,專業電商平臺會往專業化、服務型的方向發展,它為廠商與消費者建立更暢通的溝通機制與售后機制,更大程度地保障多方利益。當然,這些是方向,也是未來!
網購燈具的那些糟心事
2016年3月初,家住佛山的王女士抱怨:“前幾個月在某網站購買了一組燈具,結果發現其中一個水晶零件碎了,和商家溝通了好久也不同意換貨。”據了解,許多家裝網站不僅不提供所售家具的安裝服務,而且大部分網購家具沒有售后保障卡,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得消費者買自已買單。
2015年12月21日,由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接到用戶對淘寶的投訴稱產品質量有問題不給退貨。用戶稱在淘寶上網購了一組吸頂氣球吊燈,在異地收貨后發現這個燈開燈后發現有明顯的色差和顏色不均勻等問題,于是要求淘寶賣家退款退貨,但以“被定做產品不能退貨”為理由一口拒絕。
2015年“雙11”,浙江省質檢局就進行了一次網購產品質量抽檢的行動,此次最新發布的4類抽檢產品結果,包括自鎮流LED球泡燈、有線電視線等。在總計買樣送檢的194批次產品中,共有9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率為47.4%。其中,自鎮流LED球泡燈不合格率最高,49批次產品中共有4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達到了98%,幾乎“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