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供給端分析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芯片封裝龍頭公司議價能力大幅上漲
隨著LED小企業的不斷退出,以及龍頭公司的上下游并購,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LED 芯片端強者恒強加劇。
高工LED研究所數據顯示,“2015 年有超過20%,約4000 家LED相關企業退出市場消失”。以芯片企業為例,據LEDinside 數據顯示,2014 年前5 大前五大芯片企業市場份額已經提升至67%以上,預計2016 年能夠超過70%以上。因此龍頭公司將越發享有著更強勢的定價權。而照明及封裝企業,也正通過不斷擴張提升行業集中度,蠶食中小企業市場份額。
而同時從高工數據顯示封裝企業數量今年預計只有1000 家左右,到2020 年將僅剩下500 家,雖然封裝產能投產難度低,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小,但核心競爭力是成本管控能力以及死燈率的控制,因此落后者將被持續淘汰,而新進入者將顯著減少,封裝龍頭企業將顯著受益。
2015 年LED 行業整合加劇。同時也可看到2015 年以來行業并購明顯增多, 據不完全統計,,2015 年1-11 月,中國LED行業并購金額達到408 億元,并購案例達53 起其中大額并購案例明顯增加,并購額過億案例數達39 個,占比73.6%跨國并購亦有6 其,并購金額達228 億元,占比55.9%。今年情況來看,并購依然火熱,不少LED 照明企業開始進行橫向或縱向并購,許多企業將資金投往LED以外的領域,如互聯網傳媒體育等謀求轉型發展同時,海外產業鏈整合并購也不在少數, 如華燦光電認購韓國株式會社Semicon Light、利亞德發起收購美國PLANAR(未能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通過)、東山精密擬并購美國MFLX等,反映LED整體行業并購加劇,未來行業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綜上可見:LED 供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根本變化
供給側改革引發LED 供需格局深刻變化。
我們認為LED供需格局正在長期深刻地發生變化,而不僅是一時的反彈。
可以看到,照明及小間距LED需求端都是長期的向好,因而未來2 到3年將繼續大幅拉動LED 產業鏈下游需求;而同時LED 整體產業集中度又不斷提升,提高了整體行業的準入門檻,新進入者將減少,此外由于政府補貼在十三五規劃中的逐步退出,使得LED芯片供給端無序產能受到抑制,上游產業鏈議價能力正不斷提升,因此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LED 整體供應格局發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LED 板塊機遇,選擇行業龍頭及小市值高彈性標的
LED 芯片材料公司有南大光電、天通股份等。
LED 上游芯片廠商處于LED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主要上市公司有如三安光電(目前國內行業領先)、華燦光電、士蘭微、乾照光電、澳洋順昌等。澳洋順昌近期宣布二期擴產,預計二期產能比一期產能擴大3倍。
LED 中游封裝環節龍頭上市公司有,木林森、國星光電、聚飛光電、鴻利智匯、東山精密、瑞豐光電等。
LED 照明及應用龍頭上市公司主要有陽光照明、佛山照明、歐普照明、雪萊特、德豪潤達、名家匯、長方集團等。
小間距龍頭上市公司有,利亞德、艾比森、洲明科技、聯建光電、奧拓電子等。
封裝測試有:長電科技。
另聯創光電具有LED全產業鏈業務,國星光電拓展產業鏈上下游。
LED 跨界轉型上市公司有:雷曼股份(LED+體育)、奧拓電子(從LED 顯示產品向運營服務商轉型)、聯建光電(打造數字戶外傳媒集團)、珈偉股份(光伏+照明)、利亞德(提供視聽一體化解決方案及文化演藝運營服務)、萬潤科技(跨界互聯網廣告傳媒)、勤上光電(LED+教育)、雪萊特(LED照明+無人機)、鴻利智匯(封裝+車聯網)、長方集團(照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