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漿聲舟影,白墻黛瓦……她是柔情似水的江南古鎮;
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她是擁有千余年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
互聯網大會在烏鎮的成功舉辦,將這座古鎮推向國際。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設計有何借鑒之處?
照明和建筑如何更好地結合與交流?
如何利用建筑和燈光將中國文化更好地呈現在世界的眼前?
……
2016年12月16-17日,為期兩天的亞洲照明設計師沙龍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分享會于烏鎮成功舉辦。城市照明管理者、建筑師、室內設計師、照明設計師、產品供應商及中國照明集成商聯合會成員李樹華、蔣加珍、劉劍宏、徐進、陳連飛、黃敏慧等30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圍繞會展中心設計、施工及技術運用方面的相關經驗與成果,與會專家們進行了多維度的分享及探討。
【夜景考察】
16日晚,與會嘉賓實地考察了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會議中心的夜景照明,嘉賓們紛紛表示,會議中心的光照運用合理,走到這里有種溫暖、寧靜和文雅的感覺。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沈葳先生說:“照明的運用,從認知到認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這也要求照明設計師們要時刻以人的視線為主線,進行光的布局和把控?!?/p>
夜景考察
【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分享會】
分享會現場
17日上午,亞洲照明設計師沙龍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分享會正式開始,分享會由中國照明集成商聯合會(CLIA)秘書長馬彬先生、杭州市城市照明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建先生共同主持。
沈葳: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夜景觀
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副院長、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AALD資深會員沈葳先生首先介紹,會展中心由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先生設計,根據王澍先生“走進會展中心要有光,并且光要從建筑內部散發出來”的要求,他及城建園林團隊做了大量效果圖的調研。
接著,設計院副組長余小燕女士系統地向大家介紹了會展中心的照明方案,拿到該項目之后,經過多方探討與實地考察,最終對會展中心的照明進行定位:既要體現傳統文化的含蓄內斂,又要表現現代文明的開放包容,讓建筑顯得自然而不突兀。
她表示,團隊在設計時以人的視覺為主線,進行光的布局和把控;同時也照顧了電視傳播航拍的需要,所以整體感覺燈光用色單純,照明手法虛實結合,給人一種含蓄之美,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共生。
沈葳
余小燕
王忠泉:匠人·匠心
杭州羅萊迪思照明系統有限公司創始人王忠泉先生向在座嘉賓介紹,羅萊迪思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燈光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展中心的會議中心立面的瓦披檐采用散發出暖白色的LED小功率線條燈,而瓦木披檐則運用支架安裝的方式,將高亮度琥珀色的LED洗墻燈固定在披檐中,使光從建筑內部自然散發出來,營造出淡雅溫柔的色彩和意境;在處理展覽中心入口處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時,采用了地埋式安裝,將LED模塊投光燈預埋到入口處,使得光從腳下幽然散發;會議中心以間接照明為主,幾乎所有燈具都被嵌入披檐與地底,使得該中心給人一種溫馨和諧的感覺。
王忠泉先生表示:一個項目拿到簽約以后只有5分鐘的開心,后面則是大量的工作,因為要考慮如何創新,如何做好項目,這都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投入。他還向嘉賓們匯報了過去三年羅萊迪思的工作,并介紹了未來一年其公司的發展方向。
王忠泉
??【眾家隨談:水光相容,天人合一】
在整個大環境下,中國更多地向國際的視線。為了更好地將中國的錦繡山河展現在眾人的面前,國家大力推行“建設最美小鎮”的政策,讓古樸的景色和悠久的文化走向國際視線。我國的設計師、工程師和建筑師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美小鎮的建設也是我們線下的熱議話題,當天的分享會也邀請了不同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與討論,博采眾長。
祁斌:適地而生,因時而變
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AALD首屆常務理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建筑創作一所所長祁斌先生重點介紹了他近期的一些項目,包括徐州珠山藝術街區和徐州泉山公園。
在這兩個項目的設計中,祁斌團隊尤其注重環境和建筑的關系。他表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就是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就要求建筑師們因地適宜,因時而變,將建筑與環境恰到好處地融合。
祁斌
章明:照明與建筑的有機結合
同濟大學的教授、博導章明先生提及,之前在參加某個座談會時,有建筑師指出當下照明存在著過度曝光、色彩艷俗、對照明主體缺失考慮和對文化淺層理解的問題。章明先生表示,建筑照明設計已經有了較大的改進,比如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照明,就擯棄了這些原有的“罪名”,整個照明設計給人一種安靜柔和的感覺,真正貫徹了“安靜的照明”這一理念。
他提出,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預先將“光”這一元素考慮進去,照明設計師與建筑師和業主要有充分的溝通,以保證照明和建筑有機結合,真正將建筑所有表達的內涵利用光照更好地呈現出來。
章明
趙紅紅:營造高品質的城市空間
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AALD首屆常務理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紅紅先生首先指出了中國城市化進程及問題,他表示,中國GDP和人均壽命在不斷增長,能源和環境情況卻存在著滯后情況,另外,建筑抄襲也成了不可忽視的問題,“千城一面,千樓一面”的情況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