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趙紅紅先生介紹了城市空間發展趨勢,軌道交通的生活時代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也是高品質的城市空間環境的表現之一。而如何營造這種高品質的城市空間,就要求城市設計從二維走向三維,將城市設計和建筑景觀、規劃和其他各個方面整合起來。
他還希望與會嘉賓提高對本土化設計的重視,建筑應與自然環境和傳統文化相融合;照明也應現代建筑的空間相輔相成,更好地展現建筑的內涵。如何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建筑師、設計師和工程師們進行深度思考。
趙紅紅
莫思策:少即多
LESS力思國際室內設計公司董事莫思策先生尤其注重“Less is more(少即多)”的設計理念,在設計過程中,他將東西方文化相結合,設計出許多得到肯定和贊揚的案例。
莫思策先生介紹了近期他和萬科合作的一個項目:泉州萬象書院。鑒于泉州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將傳統的書院空間和現代流動空間相結合,使其成為全新的售樓空間。在該項目的設計中,莫思策先生充分展現了“少即多”的設計理念,在關注中國元素的同時,也參考了蒙德里安的新造局主義,將園林和建筑有機融合起來。
莫思策
鄭鈞:景觀照明的要求越來越高
來自浙江淳安縣市政園林管理處的鄭鈞先生介紹了千島湖的基本情況,千島湖的主要特色為山、水、城、林相結合。近年來逐步向城市旅游發展,實現全域景區化。另外,鄭鈞先生邀請與會嘉賓到千島湖進行指導。
鄭鈞先生還提及,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當今對景觀照明的要求越來越高,希望照明建筑師們能抓住這個機遇。
鄭鈞
許寧:建筑師和照明設計師要緊密合作
分享會由交互光環境研究專家與項目策劃人許寧先生進行總結。
許寧先生表示這場分享會讓他受益匪淺,但他也指出了當前環境下照明行業與建筑行業信息不對稱,語境不對整的問題,希望二者進行反思和交流溝通。
他表示,建筑師要表達的隱性信息,需要燈光設計師進行理解、提煉和表達,使二者產生共鳴;照明行業需要注意視覺邏輯、行為邏輯和效益邏輯,要忠實呈現建筑的隱性信息,對其進行修飾和修繕,顛覆和重構。這就要求照明設計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也要求建筑師重視照明的作用,與照明設計師多多進行溝通和交流。
許寧先生希望未來設計師和照明設計師能以“游戲化場景設計”為研究方向,讓游客以游戲心態在景區內進行游覽,并將這種心態滲透入到“景區-城市-大街-小巷”的旅游概念中。這就要求建筑師與照明設計師要緊密合作,共同達成這一目標。
許寧
馬彬:對照明行業的發展充滿信心
馬彬先生表明,今年G20峰會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因為這兩場世界級別的會議,將中國更加全面地呈現在國際眼前。為了更好地展現中國的錦繡山河,夜幕下的景色不可忽視,所以就出現了照明行業蓬勃發展的時期。他表示,這種蓬勃發展將會在未來幾年持續,他對此充滿信心。
同時,馬彬先生也強調,一個好的照明項目,離不開業主、設計師和建筑師的通力合作,三者缺一不可。他呼吁三方要加強交流,將建筑與照明更好地結合。
分享會后,與會嘉賓們進行合影。
合影留念
【參觀木心美術館】
下午,與會嘉賓參觀了木心美術館,得到了嘉賓們的高度贊揚。
祁斌先生表示:這個作品的完成度在國內少有出其右者。空間、用材、品質、細節都可稱上佳,布展、建筑完整一體。除了有一處精彩的水庭院被百葉包裹得找不到合適的觀賞點而有些抓狂外,作者整體平靜舒緩,一氣呵成,看不出明顯的表演痕跡,參觀體驗無可挑剔,可算逸品。
而趙紅紅先生則表示:由美術建筑事務所的日籍建筑師設計的烏鎮木心美術館占地六千多平方米,室內外空間、色彩、照明及細部都非常到位,前不久在深圳“現代裝飾傳媒獎”中獲獎。我作為評委,當時在觀看報獎材料時就被吸引。這次實地考察,印象更佳。它的內斂、沉穩、不張揚,都讓我印象深刻。
木心美術館
本次亞洲設計師沙龍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分享會由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AALD)和中國照明集成商聯合會(CLIA)主辦,仰光傳媒協承辦,并得到杭州市城市照明行業協會、浙江城建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和杭州羅萊迪思照明系統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為照明行業和建筑行業的專家們提供了一個分享和交流經驗的良好平臺,讓設計師們和建筑師們充分認識到互相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也對于燈光、建筑和城市的結合有了更具體的認識,并對接下來的研究方向有了清晰的認知,有利于照明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