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有錢人的玩具不會是一個大生意。從一開始,愛迪生就想讓電網通到每個家庭來賣電燈。
1881 年 2 月,愛迪生離開門羅帕克的實驗室,舉家搬到了紐約第五大道,設立愛迪生電燈公司的總部。這是為了兌現他兩年前夸下的另一個海口:建成世界上第一個電網,讓曼哈頓的每座樓房通上電。
具體的計劃是,愛迪生的公司要為曼哈頓下城一平方英里的街區提供電力,該地區每個訂購的家庭和企業,只需要在房間打開開關就能獲得照明。
兩個相鄰的倉庫被改造成發電站,里面放置了 6 臺蒸汽發電機組,每一個都有 30 噸重。用于測試性能的上千盞燈群,被整齊地排列在一塊塊燈板上。
在戶外,工人們鑿開超過 14 英里的路面,把 10 萬尺銅制導線鋪設在地下。
這在現在看起來再平常不過,但當時卻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除了要向當地政府獲得街道開挖的許可,愛迪生還要制造大量的配件,包括電表、電纜、電燈插座……
沒有人做過這些事,電網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愛迪生在其中的角色也不只是發明家,還有銷售、市場、行政、制造……
電網最終在 1882 年 9 月 4 日的夜晚被點亮,位于珍珠街的發電站開啟,110 伏特的直流電通輸送到整個街區,燈光覆蓋了街頭和室內,世界上第一個電網誕生了。
很快愛迪生的直流電網覆蓋了大半個曼哈頓,紐約無數的家庭閃耀著燈光。直到現在電能的傳播也遵循這種基本原理。
但真正讓電網普及的并不是愛迪生的直流電

尼古拉· 特斯拉
隨著愛迪生照明公司的不斷擴大,直流電的局限性也逐漸被放大。發電中心只能覆蓋方圓一英里的范圍,傳輸過程會讓電能不斷損耗。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每隔一段距離增加發電場,成本高昂。
電氣史上另一個重要的角色出現了。1884 年,來自塞爾維亞的青年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投奔愛迪生,為他改造直流電氣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