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2016年11月2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十三五”時期,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有關部署,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
未來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從蓄勢待發到群體迸發的關鍵時期。信息革命進程持續快速演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信息經濟繁榮程度成為國家實力的重要標志。增材制造(3D打印)、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超材料與納米材料等領域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推動傳統工業體系分化變革,將重塑制造業國際分工格局。基因組學及其關聯技術迅猛發展,精準醫學、生物合成、工業化育種等新模式加快演進推廣,生物新經濟有望引領人類生產生活邁入新天地。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大潮,清潔生產技術應用規模持續拓展,新能源革命正在改變現有國際資源能源版圖。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深度融合,數字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正在興起。創新驅動的新興產業逐漸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主要動力,引發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格局重構,全球創新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跨越發展,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向各行業全面融合滲透,構建萬物互聯、融合創新、智能協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到2020年,力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薄弱環節實現系統性突破,總產值規模超過12萬億元。
要做強信息技術核心產業。順應網絡化、智能化、融合化等發展趨勢,著力培育建立應用牽引、開放兼容的核心技術自主生態體系,全面梳理和加快推動信息技術關鍵領域新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推動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
要提升核心基礎硬件供給能力。提升關鍵芯片設計水平,發展面向新應用的芯片。加快16/14納米工藝產業化和存儲器生產線建設,提升封裝測試業技術水平和產業集中度,加緊布局后摩爾定律時代芯片相關領域。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術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推動智能傳感器、電力電子、印刷電子、半導體照明、慣性導航等領域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專用電子材料供給保障能力。
專欄4 集成電路發展工程
啟動集成電路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工程,實施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項目,推動產業能力實現快速躍升。加快先進制造工藝、存儲器、特色工藝等生產線建設,提升安全可靠CPU、數模/模數轉換芯片、數字信號處理芯片等關鍵產品設計開發能力和應用水平,推動封裝測試、關鍵裝備和材料等產業快速發展。支持提高代工企業及第三方IP核企業的服務水平,支持設計企業與制造企業協同創新,推動重點環節提高產業集中度。推動半導體顯示產業鏈協同創新。
專欄16 節能技術裝備發展工程
組織實施節能關鍵共性技術提升工程、節能裝備制造工程。鼓勵研發高性能建筑保溫材料、光伏一體化建筑用玻璃幕墻、緊湊型戶用空氣源熱泵裝置、大功率半導體照明芯片與器件、先進高效燃氣輪機發電設備、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裝備、淺層地熱能利用裝置、蓄熱式高溫空氣燃燒裝置等一批高效節能設備(產品)及其關鍵零部件。
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供熱管網系統能效綜合提升工程、電機拖動系統能效提升工程,推進燃煤電廠節能與超低排放改造、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等重大關鍵節能技術與產品規模化應用示范。組織實施城市、園區和企業節能示范工程,推廣高效節能技術集成示范應用。
國家發展改委等
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2016年12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印發《“十三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據公告指出,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補齊資源環境短板、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為加快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其中,主要目標為,預期到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高效節能環保產品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有利于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制度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據透露,“十二五”期間,在國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產業規模快速擴大,2015年產值約4.5萬億元,從業人數達3000多萬。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高效燃煤鍋爐、高效電機、膜生物反應器、高壓壓濾機等裝備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燃煤機組超低排放、煤炭清潔高效加工及利用、再制造等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擁有世界一流的除塵脫硫、生活污水處理、余熱余壓利用、綠色照明等裝備供給能力。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涌現出70余家年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的節能環保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節能環保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務模式得到廣泛應用,一批生產制造型企業快速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
在重點技術裝備提升領域(照明和家電)方面,將推動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水平提升,加快大尺寸外延芯片制備、集成封裝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快硅襯底LED技術產業化,推進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源)、生產型金屬有機源化學氣相沉積設備(MOCVD)等關鍵材料和設備產業化,支持LED智能系統技術發展。大幅提高空調、冰箱、電視機、熱水器等主要用能家電能效水平,加快智能控制、低待機能耗技術等通用技術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