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照明展期間,LightcraftAmbience Architecture SdnBhd 設計總監林永禎先生在2017年阿拉丁論壇-思索照明論壇上做了題為“以人為本的照明:照明與健康”的演講,對何為以人為本的照明作了解讀且給出建議如何從健康的角度實現對光的控制。筆者整理了林永禎先生的演講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看光能如何更好地造福人類。
展望史前,祖先學會了光對于我們的重要性。日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閃電、火源等提取光,用來制造食物,驅趕野獸。先看一下光照技術的發展,最開始的光照原材料來自于大自然木材取光,后面用油、天然氣、煤氣幫照明,愛迪生發明了電,有了電燈,有了熒光燈,日本的發明家帶來了藍光LED。
以人為本的照明
什么叫以人為本的照明?最理想的以人為本照明,會帶來良好的視覺,帶來良好的情緒,新的平衡,促進身體內部運作,身體結構更加合理,強化某一方面,帶來整體的提升,比較節能,能夠對環境起到保護的作用。
其中身體結構是指身體機理、身體結構生物鐘,會調節血壓、心跳、荷爾蒙分泌,影響到身體的機能表現和情緒表達。例如荷爾蒙多巴胺,會讓我們開心。這也是為什么當陽光明媚的時候會自然而然覺得心情好,而光照不足的時候,陰天,暗暗的,早上不想起床,也沒有力量工作。還有一個視覺上的感受,有時候有的人由于視力、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多的照明才能看得更清楚。
在節能和可持續性方面,有了LED以后,光照明所產生的能耗大大減少,且這個光所帶來的能耗量也大大減少,從而使得碳足跡下降。在這個過程中不會造成太多的污染或者是不良排放,也不會產生水銀。
光如何影響我們
技術發展過程當中,數字化技術越來越應用到照明行業當中,有了數字化技術之后,實際上就能夠實現所謂光的可調節,照明成本進一步降低。光的可調節涉及到人自身演化過程,兩百多年以前,人類大部分時間會在戶外生活,戶外環境變化造成我們的身體要適應戶外環境。現在因為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室內,對我們的身體機能有一部分的影響。以前生活在室外的時候,得到充足的照度,即便天氣不太好的時候也有充足的照度,室內如果沒有人工照度,只有四分之一,所以自然光能夠更好調節身體機能。
隨著LED的技術發展,照明技術越來越數字化,傳統光源有白熾燈,鹵素燈,隨著數字化技術,有了LED燈。照明設備越來越多功能化,有一些照明設備可以傳輸數據,傳輸信息,還有一種可調節的燈。我們都知道眼球是這樣運作的,眼球表面有一些神經元,神經元捕捉到光和色彩,作為信號傳輸到大腦,大腦再進行分析和處理。科學家們意識到眼球所捕捉光除了視覺以外,還有非視覺的途徑感受到光,身上的各種腺條、腦垂體以非視覺的方式感受到外界光照影響,只要有光,身體各個渠道都會感受到他,光給內部機能和生物鐘產生影響。
怎么樣控制光
比如說可以用在教室里面。在美國和歐洲的學校都做了這樣一些實驗,在上午快接近中午的時候適當加入一些藍光在教室里面,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在辦公區域里面,同樣用了適當藍光,讓工作人員在白天的時候注意力更集中,工作場合吃了中午飯下午會有飯困。色溫調冷一點,會使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更高。等到每天放工的時候,色溫暖一點,讓身心放松,為下班做準備。
用在醫療場合,剛剛經過手術正在康復期的病人,調制病房色溫,對于康復有很好的效果。像皮脂素、腎上腺可以通過冷光、暖光,早上、晚上不同時間調節激發,病人需要清醒的時候清醒,需要放松的時候放松。
我們知道身體內部是有生物鐘,有一些國家,比如極晝北極圈的國家,夏天光照時間二十個小時,冬天光照時間幾個小時,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室內模擬調整生物鐘。在這些國家也做過一些研究,如果長期在極晝的時候,快樂多巴胺分泌度不高,會沒有精神,通過可調節的光照系統,可以很好解決這樣的問題。
對于廠家來說,很多廠家是二十四小時運作,到了夜里人本能會犯困,如果工廠照度使人更興奮,工作效率更高,受傷的幾率更低。當夜班快結束了,光調得暖一點,暗一點,放工回家。
同樣在一些安康中心、SPA中心也可以用到這種光照效果,把光的亮度調低以后,人的身心自然會放松下來。
對于空中飛人來說,大家的共同困擾是飛行過程中睡眠質量不高,現在有些航空公司已經在客艙里面設置可調節的光控系統,放松的時候放松下來。而且如果效果能夠普及,意味著在飛機能得到很好的休息,到目的地就可以精神煥發地工作。
我們對于自己的身體認知在不斷升華過程中,今后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更多了解身體機能。我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總有一天很快有一天能根據自己的需求實現個人化的照明方案。今后的應用方案到底有多少種,我相信一定比現在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