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別人弄死的被趨勢弄死的,有太多例子了,想重生實在是很難。自己弄死自己這事兒,其實也屢屢發生,大多數還可以吧,當然了,咱們這里說的是清楚明白的弄死自己,不是稀里糊涂的自擺烏龍。
最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騰訊的微信,估計再過幾年QQ就沒多少存在的必要了。照明行業也有那么幾家典型的例子,其中一個是勤上。
雖然我覺得勤上在照明這上面玩的確實有點兒,怎么說呢,有點兒“作”,但是相比于在照明上吊著的一干企業而言,勤上也許未來日子過的并不會差,看命嘍!
教育培訓方面的營收還算是挺穩定的,套用杰克馬的話來說,這也是在趨勢中,大健康、大娛樂、大教育......
教育培訓這塊兒的現狀是太偏軟太偏現場了,其實是有很大的一個空間供硬件發揮的,這個方面,一個好策劃的硬件產品能附加的增益效果可能會帶來營收指數級的成長,我倒是有個很好的產品策劃,也確實和在做線上教育培訓的公司溝通過,都挺看好,但是,這里,不方便透漏啦。
還有一個就是脫胎于代工廠商生輝的生迪智慧科技了,雖然我覺得他們做的產品有部分是與PHILIPS(現在的昕諾飛)形成正面競爭的,市場開拓可能會比較艱難,個人覺得直接做整燈成品可能會更好些,但這都是事后諸葛啦,不管怎樣,很敬佩這種勇于變革的企業,在LED照明方面,生輝也是比較早切入的廠家之一,看起來,大概是有革自己命的基因吧。
不到最后,啥都不好說,不瘋魔,不成活,照明這個行業現在的狀況,不折騰,是等死,折騰,可能是找死,有時候想想,反正都是要死的,還怕折騰嗎?
戰略惰性是企業通病,再等等看,再研究研究,再做做數據模型......有啥好想的哦,就這么個市場,就這么個趨勢,就算歐普這么優秀的企業,很快也會觸到天花板(因為極力追求橫向發展,擴張和管控之間會有一個平衡點,過了那個點就會失控,在那個點之內,發展會逐漸放緩)。
這個行業的每個企業都逃不開需要轉型和重生的魔咒。多想想,想明白,是對的,不過別光用自己的腦袋想,去和那些以前做照明現在賣水果賣雞蛋賣茶葉做生態農業......的聊聊可能會讓人茅塞頓開,過去的數據是堆砌不出一個具體的企業的未來的,只能推導出整體的趨勢和未來,而戰略決策,是企業最重要的方向標。
向死而生!我覺得這是最高的戰略境界了,同時解決了目標、勇氣、耐力、信念和取舍的問題,剩下的事兒就只有一個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