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留意到,自3月以來,有著27年燈光制造歷史的民營企業——廣東夜太陽科技集團,連續發布三篇主題為“追光少年”的短片,通過三位不同年齡、不同才藝的少年口述,表達出成長過程中“光影”對身心、能力的影響。據悉,這三位少年均為夜太陽集團職員的子女,其父母在公司的任職時間有些將近20年之久。不難看出:后疫情時代,燈光企業都在內卷,拼工程、產值、公關的時候,夜太陽已經將精力著力于培養“燈二代”了。
夜太陽《追光少年》系列短片截圖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一個行業人才的接濟,都比想象中難千百倍,夜太陽憑一己之力,如何讓“燈光制造”后續有人、且百年傳承呢?我們從總經理王志軍先生的規劃中可以看出端倪:
2020年,可稱之為“疫情元年”,王志軍總經理率先成立國內首家以文旅“聲光水影”四位融合的研究院,著力于“產品研究、應用研究、產業研究”,并在研究院成立兩月后與中國照明網攜手,火速開展第一屆“文旅夜游創意營”,結合最熱門的“夜經濟”話題,對來自全國的照明設計師們進行實操培訓,當然請來的講師也是文旅光影屆泰斗人物,有參與潮州廣濟橋夜間亮化設計的朱劍修、中央美術學院視覺藝術高精尖創新中心研究院許寧、夜游策劃專家鄭志偉等。設計師們紛紛表示:講師們的精彩課程講授,開拓了文旅照明產品的制作與應用思路,豐富了文旅燈光設計的創作手法,為將來其所在企業的團隊人才構建、市場布局、發展戰略制定等都帶來行之有效的實踐經驗。
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夜太陽、聲光水影研究院在中國照明學會文旅專業委員會指導下,率先發起“中國首屆文旅光影設計&攝影大賽”,設計大賽為文旅照明行業的專業賽事,攝影大賽則面向全員,作品必須圍繞夜間“文旅光影”為主題。在4個月的作品征集里,王總一度擔心:由于照明設計是較為偏門的學科,近幾年才開設,且國內開設此專業的僅兩所大學,目前公司里很多設計師都是室內“舞臺舞美”設計師轉型而來,對于戶外的照明設計難免生疏……無人參賽或者作品少該如何是好?截止2021年8月20截稿,大賽組委會清點時發現:雙賽參賽作品競達1200余份!那時參賽者是不知道評委何許人也的,這個數字確實另主辦方欣慰不已,也能深深感受到“文旅照明”人才的市場渴求和專業“真賽”的稀缺。10月12日,雙賽頒獎典禮順利舉行,原文化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孫若風司長、中央美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韓濤都從北京發來了祝福,頒獎后眾選手對比賽結果無任何爭議,這也表明,“中國首屆文旅光影設計&攝影大賽”成功舉行,善始善終。
中光影雙賽頒獎典禮合影
2022年,結合疫情防控,第二屆“文旅創意營”將于線上開展,同時,夜太陽又有驚天大動作了——建設“聲光水影科幻城、光影數字藝術館”!整合“制造、工業旅游、教培、研學、光影科普、展覽”等幾大業態,打造中國最大的聲光水影科旅產業集群。磚瓦未動,政策東風已來,4月,廣州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廣州市政府正式將“聲光水影科幻城、光影數字藝術館”的建設列入“文化強市”舉措。
夜太陽科幻城設計效果圖(非定稿)
開創意營、辦賽事、重資產投資建館……種種舉措,夜太陽在“光影人才”培養傳承方面的誠意可見一斑。用王總的話說:實業興國,一代人努力做好一件事并不難,難能可貴的是幾代人都在做一件事,在弘揚和傳承中,有新的血液,并烙上時代的印記。所以,先從夜太陽員工的子女影響,他們是真真實實的“燈二代”,并以視頻為輔助,輸出夜太陽的獨特文化,以影響千萬“追光少年”,遇見光、接近光、成為光。
據夜太陽集團政企事業部經理廖欣介紹到:三部短片里面的學校燈光案例,都是夜太陽27年以來服務上萬所學校禮堂、劇院、體育館的真實案例,目前政企事業部已在全國設有28個服務處,“廣撒網、多斂漁、擇優而錄”,記錄燈光對教學的輔助、對學生身心的影響。但是廖欣的心中有一絲絲意難平,為何?作為國內首家將燈光作為教育裝備的產品提供商,他能覺察出教育資源的再次不平衡,比如浙江、江蘇、安徽等省份,舞臺燈光幾乎是覆蓋90%以上的學校;而部分省份的市級、縣級學校,學生們節日活動時的燈具,20多年來都沒有更換,有些二三流學校連舞臺都沒有……一線城市的一流學校,隨著教學裝備的改進,和眾多比賽機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波又一波的學生潛力開發到位,幾乎不會輸在起跑線。
夜太陽科技集團航拍版圖
都說2022年“能夠活著”就不錯了,如今已經擁有兩個自有產業園的夜太陽對于月度財務報表的盈虧似乎波瀾不驚,在與王志軍總經理的對話里,他更注重傳承。產業傳承、人才傳承、文化傳承……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淹沒不了的,只有生生不息。但愿夜太陽往后的發展里,“制造強國初心不改,光影教育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