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不夜天】劉克鋒:燈光點亮城市文化
摘要: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是繼2001年于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重回中國。為此,近日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圍繞APEC會議周北京燈光夜景相關話題特采訪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克鋒先生,傾聽其真知灼見。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是繼2001年于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重回中國。為此,近日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圍繞APEC會議周北京燈光夜景相關話題特采訪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克鋒先生,傾聽其真知灼見。
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中山品上照明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克鋒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除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國的文化、藝術、設計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設計底蘊,北京的夜景照明也是國內前沿城市之一。劉克鋒指出,2014 APEC領導人會議周北京夜景流光溢彩,璀璨如畫,顯得非常大氣。會議周的北京夜景照明充分利用了新的照明技術和解決方案,真正做到了節能、環保、低碳,主要會議場館的LED顯示屏既融合了中國文化元素,又凸顯了APEC會議主題。尤其是燈光來實現紅色地毯效果的歡迎走道,既環保時尚,又充滿科技和現代感。
APEC會議堅持節儉節能理念,因此并沒有專門設計太多的外景照明,而是更多地采用了“內透光”的方法,利用建筑物內部射出來的燈光效果,來打造北京夜晚的城市美景。劉克鋒表示,“內透光”是設計師用燈光或者照明來表現建筑物的一種方式。他認為,最好的設計手法應涵蓋這幾種元素: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崇尚自然,三是有文化內涵。“內透光”是一種能夠較好融合這三種元素的手法,如長安街沿線部分樓宇開啟“內透光”,燈光照明柔和,既能襯托建筑物本身的特點,還可以增加城市照明效果,達到節能的目的。
在APEC會議期間,北京還按照“重大節日”的最高等級開啟景觀照明。但是為什么景觀燈設施容易給老百姓造成是節日喜慶活動的臨時性裝飾這種認識誤區呢?劉克鋒指出,夜景照明應有平日模式、節日模式、重大節日模式等不同模式。大多數城市的夜景照明是為了某個點、某個線或某個時間段來做的方案,方案的維度并沒有考慮更多的細節,不能實現平日模式、節日模式、重大節日模式的切換,也沒有將整個城市聯動起來。針對北京需要什么樣的夜景照明,劉克鋒認為,從文化來講,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因此北京城市照明夜景一定要能夠彰顯中國的文化。從整個城市的規劃來講,北京夜景照明一定要有厚度和活力,并且充分采用新技術契合全球節能、環保、低碳的時代大主題。
城市照明往往過于關注燈光效果,城市功能性照明并沒有得到合理實現,如何平衡兩者關系呢?劉克鋒指出,所有的城市照明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功能性照明,如道路、公共區域照明,功能性照明要滿足人們在城市生活的便利性,還要確保節能環保。第二種是夜景照明,夜景照明在功能性照明的基礎上體現城市的風格、文化和特色。打一個比方,功能性照明是基礎生活,夜景照明是精神生活,城市照明一定是功能性照明+夜景亮化。
由于考慮到節能,對于景觀照明有很多爭論,因為景觀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可是對于一座城市來講景觀照明是體現城市繁榮的其中一種標志,那么景觀照明能否做到節能與華麗并重?“所有的景觀照明首先要考慮的是節能。景觀照明可以代表很多元素,絕不僅僅是為了體現城市的繁榮,還涵括文化的宣導,城市的底蘊等。我們可以讓景觀照明華麗,但不是所有的都是以華麗為主。景觀照明是為了在原來功能性照明的基礎上來體現城市的文化,所有的照明景觀應是以人為本的,并且能夠塑造當地的文化特色,體現當地的發展水平。”劉克鋒如是說道。
有觀點認為,夜景照明夜景應該讓人們感到舒適、安寧、柔和、靜謐,但城市一些夜景照明讓人感到“燥”、“鬧”,對此,劉克鋒認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近些年高速發展。在夜景照明上,很多城市還沒充分發揮新技術的作用。對于城市夜景照明設計,他建議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一是要以人為本,將人作為城市的主體;二是自然景觀,照明夜景要與城市的景觀充分聯系起來;三是和建筑本身相融合;四是用燈光表現出區域獨特性的文化;五是設計規劃應真正做到合理、節能和環保。這是設計師在做城市夜景照明設計時,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城市夜景照明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不同需求的照度,設計師要找優秀的城市學習及互動,把握好不同屬性的建筑或者景觀的設計“度”,營造一種適宜的光環境。“電力布網、節能改造、智能化控制、人性化設計,打造屬于城市的照明名片,照明設計師要更多的考慮人在環境中的感受,把人放在第一位。打造優美的城市夜景形象,設計師的使命任重而道遠。”劉克鋒補充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