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斌:內透光是最自然的景觀照明手法
摘要: 王亞斌指出,內透光是我們最原始的景觀照明“手法”也是最自然的照明方式,可謂是真正地做到了綠色照明,也做到了見光不見燈的設計理念。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周是繼2001年于上海舉辦后時隔13年重回中國。為此,近日阿拉丁新聞中心記者圍繞APEC會議周北京燈光夜景相關話題特采訪了歐量(上海)照明有限公司產品設計師王亞斌女士,傾聽其真知灼見。
歐量(上海)照明有限公司產品設計師王亞斌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除了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也是中國的文化、藝術、設計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設計底蘊,北京的夜景照明也是國內前沿城市之一。2014APEC領導人會議周北京夜景給馮仁榮的印象是:簡單大氣。她表示,“該照明方案整體比較務實,充分利用了現有的景觀照明設施把中國傳統文化和燈具相結合,又加入了新的技術,整體感覺還是挺不錯的。”
王亞斌看來,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夜景的設計應加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背景這些歷史元素并參照北京各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區域條件來設計出屬于北京城自己特色的的夜景。
談及這次夜景照明亮點,王亞斌總結了三方面:第一、撇開科技和主題不談,單就從設計方面來說,照明體現了一個大氣,跟我國的國情相吻合;第二、在景觀效果上應是APEC主題雕塑的照明手法與主題形成了完美的結合,可謂是整個區域的一個亮點;第三是在手法上充分利用室內功能照明燈光采用內透光的方式,應該是這次活動的最大亮點。
“‘內透光’應該是我們最原始的景觀照明手法,也是最自然的照明方式,可謂是真正地做到了綠色照明,也做到了見光不見燈的設計理念。近年來照明設計進入了一個誤區,各地都在做投資超大的工程,景觀照明動輒就是幾千萬上億,完全忽視了景觀照明的基本原則,這是應該值得我們設計師反思的。”王亞斌進一步解釋道。
當前,很多景觀燈設施容易給人感覺是節日喜慶活動的臨時性裝飾這種認識誤區,對此,王亞斌有著自己的見解,“景觀燈確切的說應該分為兩種,一種是為了節假日而設計的臨時性燈具,它有很強的節日性,另一種就是為城市的景觀而設置的景觀燈具,那它就需要兼顧平日和節日的雙重效果甚至平日效果要占主要因素。但往往有些設計師很容易把這兩項混淆,進而設計的有些不倫不類,想改編自這種誤區最基本的就是要從景觀設計的基本點出發。”
城市照明往往過于關注燈光效果,城市功能性照明并沒有得到合理實現,如何平衡兩者關系呢?王亞斌認為,城市景觀照明是對功能照明一種有益的補充,它應該是功能照明的一部分,任何景觀照明都不應該脫離功能照明而獨立存在。設計師在做城市夜景照明設計時,必須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城市夜景照明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不同需求的照度,設計師要找優秀的城市學習及互動,把握好不同屬性的建筑或者景觀的設計“度”,營造一種適宜的光環境。
由于考慮到節能,對于景觀照明有很多爭論,因為景觀照明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可是對于一座城市來講景觀照明是體現城市繁榮的其中一種標志,那么景觀照明能否做到節能與華麗并重?“電力布網、節能改造、智能化控制、人性化設計,打造屬于城市的照明名片,照明設計師要更多的考慮人在環境中的感受,把人放在第一位。打造優美的城市夜景形象,設計師的使命任重而道遠。”王亞斌引用深圳珈偉光伏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克鋒的話語回應稱。
有觀點認為,夜景照明夜景應該讓人們感到舒適、安寧、柔和、靜謐,但城市一些夜景照明讓人感到“燥”、“鬧”,對此,王亞斌和我們分享了她的觀點:其實景觀照明的服務本體是人,是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加的舒適和美麗,任何讓我們感到不適的燈光都是不合理的,然而現在一些所謂的設計師過分強調哪些所謂的城市景觀而忽視了城市環境和居民的需求,以致造成了現在很多城市夜景的“燥”、“鬧”等現象,如果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在城市夜景設計應真正的回到“以人文本”上了。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