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工程實施成果
云臺閣照明采用了遵循傳統的做法,除將塔剎照亮,每層分出層次外,屋頂沒有過分表達。這樣山與閣的關系在夜晚取得和諧,同時與山下的繁華燈火的街市形成對仗。照明設計具體做法:
1、將云臺閣頂部的塔剎作為重點進行照亮;采用小瓦數的LED燈具,分層環繞布局,整體用電負荷不超過150W,同時外部補光8套35W金鹵燈,整體用電負荷小于500W,經過業主方、設計方及施工方數十次的反復試驗推敲,巧妙利用了天空的暗和塔剎的亮度對比,在周邊遠距離視覺上,形成鮮明的建筑體的夜景特征;這是同類型古建塔剎照明用電負荷的一個飛躍性的突破創新;
2、建筑整體保持屋檐下的燈光,屋檐上不做照明;采用了塔樓地面埋地式樣燈具,采用單燈小于3W的多組合投光屋檐的照明手法,創新的設計方法,解決了地面燈具安裝總體高度小于80mm的瓶頸難點;也是燈具在古建地面配合羅漢磚鋪裝的一個典型案例;
3、供人活動的廊道空間采用壁燈和投光燈配合的泛光照明,形成見光不見燈的空間景觀;
4、在建筑的底部的山體上,采用LED投光燈打亮山體,效果體現了山體五彩祥云環繞,在保證云中浮閣的完整性同時也巧妙的把山頂閣的仙境與山下萬家燈火的現實生活進行了呼應。
5、帶來的旅游社會宣傳效應:完整性的整體燈光建設,對每個到西津渡的游客,導游一定有一項是對游客夜游的邀請,因為燈光的線把上下、古今的珍珠都串起了一個美麗的項鏈,走進老街的吆喝、淅淅瀝瀝的江南雨淋濕的青石板泛的光、窄窄的街道彎曲連綿、江南的瓦、傲立的山墻都在光的影子中,仰望的祥云和天上宮闕,即便你不到,也可以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