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馮羽】:山外山
摘要: 眾所周知,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是全球建筑設計界的頂級盛事,不亞于電影界的奧斯卡。全世界的業內人士都趨之若鶩,因為能參加此種展覽,代表著一種榮譽,或者說是對設計師一種能力的認可??梢韵胂駱I界的一腔熱血之士提及此事,無不為之熱血沸騰。
2014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主題叫做“山外山”。
我看雙年展
眾所周知,意大利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是全球建筑設計界的頂級盛事,不亞于電影界的奧斯卡。全世界的業內人士都趨之若鶩,因為能參加此種展覽,代表著一種榮譽,或者說是對設計師一種能力的認可??梢韵胂駱I界的一腔熱血之士提及此事,無不為之熱血沸騰。
2012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作為一個熱愛這個行業的人,總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于是,在這一年我親身前往威尼斯,體驗了一屆不在書上的“建筑展”。中國館是必須去看的,在一個很偏僻的角落里,展著一些不痛不癢、毫無生氣的所謂建筑抑或是裝置藝術的作品。創意這東西見仁見智,無可厚非。我想說的是:這些作品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件件急著趕業務、湊業績趕制出來的東西。我今日所不屑的是這些大師們的心態,我當時很想問問這些大師,你們認真了嗎?就算你設計的是一灘屎,那能否讓它表現出一灘屎應有的狀態?這是讓我尊敬你的根本。
誰的雙年展?
2012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過去了,2014年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又來了。 有些事情,我覺得是不是應該探究一下?比如,今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中國館的策展人是誰?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選出來的?我想這些應該是有標準的吧。我想應該不會是像選人民代表那樣,公民一概不知,便平地里冒出來了一個人民代表,就說他能代表吧。我們所選出來的策展人代表著中國,所選拔出來的作品體現著中國當今的設計水準。因為,我們做的是設計、是文化,如果連文化都不真誠、真實,那還有什么會是真實的呢?
接下來,每個策展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為中國設計的發展去梳理要參展的人才。在我看來,這些參加的設計師應該要起承前啟后的作用,至少要有一半老人一半新人。就像日本的妹島和世,日本第一次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時,她就讓幾十個日本的新生代建筑師去參展,這種精神,讓你不得不相信日本的設計會發展得更好。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應考慮多給一些不知名的年輕設計師機會去參展?當然前提是他能做出東西來,否則不就把如此神圣之事變成江湖營生嗎?哥們兄弟關系到位就上,就如我們每兩年一屆的“深港城市建筑雙年展”,主角永遠是那幾樣原料,只是換了個鍋炒炒而已,從而導致所謂的大師全都是金剛怒目,傲氣沖天(其實本來也沒什么可傲的),而其他人永遠是菩薩低眉。那么,我們試想,反反復復如此,中國的設計怎么發展?
細看來,中國是真的沒有多少設計人才嗎?如沒有,設計的江湖是否要重新思索和梳理?維系這種模式也可以,但我們是否應該認真一些呢?畢竟是在國際上展示你的設計形象,要有風骨,有氣節,有尊嚴。當然,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視尊嚴如草芥的時代,那么未來呢?“山外山”主題,此心不寧,此法不改,此展何談!叫“天外天”“仙外仙”又如何呢?
到此為止吧!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