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大昭寺夜景照明工程
項目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大昭寺
照明設計:南京路燈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施工單位:拉薩市圣城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業主單位:拉薩市城市建設投資經營有限公司
大昭寺位于拉薩老城區中心,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始建于唐貞觀 21 年(647 年),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由于大昭寺屋頂以及屋內裝飾多為金黃色,在陽光下閃著金色光芒,因此被稱為“金色圣殿”。照明設計師以黃色為主色調,采用“欲揚先抑”的照明手法,強化了大昭寺的地標性地位,營造出純凈圣潔的具有佛教氛圍的光環境,展現了“金色圣殿”的恢弘大氣。所謂“欲揚先抑”即為凸顯特色建筑元素而將建筑整體照明水平降低,把較多的筆墨設置于要重點表現的建筑元素上。
主入口
大昭寺主入口是由入口建筑、唐柳、唐蕃會盟碑圍合而成的凹形空間,極具私密性的圍合空間為信眾聚集、靜心誦經、虔誠叩拜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場所。主入口的整體照度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依靠入口兩側遠處投光燈補光。兩側的建筑立面及窗戶不做處理,僅對具有極強象征意義的祥麟法輪、勝利經幢、法輪以及香布進行精確的投光照明,表現閃亮的金屬材質和表面的雕塑肌理。整體暗下來的空間環境濃郁、厚重,給信徒提供了潛心禮佛的暗空間,而對金光閃閃的圣物投光所形成的強烈的明暗對比和材質表現則充分表達了對神明的仰視,具有極強的心理暗示作用。整個空間空靈、飄逸,傳達出對神明無限的敬仰。
正立面
大昭寺面向廣場一側的建筑立面是最為重要的照明表現載體。立面下半部白墻采用小功率 4,000K 中性白光進行投光照明,賦予建筑最簡約自然的基礎光色。建筑上半部分亮度較高,采用 3,000K 的色溫,對邊瑪墻、窗戶等重要元素進行重點照明,眩光控制良好,很好地突出了建筑的細節。通過上下部分的明暗變化、光色對比實現照明層次的變化,圖案關系上更易于凸顯建筑層次美感,并賦予建筑更自然純凈、濃郁厚重的意韻。
主殿
松贊干布主殿等四個大殿位于大昭寺中心位置。其中,主殿相較其余三個殿具有較高的照明水平,與主入口立面有一定的距離,由此形成視覺層次的延伸,景深關系上也具有更多的遠近層次和明暗變化,整體畫面效果更為立體、厚重和飽滿。主殿金頂是整個建筑的照明核心,采用屋頂投光加遠處定點投光的方式進行照明,營造出金光閃閃的照明效果,震撼人心,傳達崇敬神杰之意。
別院
大昭寺的外圍是熱鬧的八廓街。與照明繁復的八廓街相比,設計師則將大昭寺除正立面以外的立面照明簡化處理,用洗墻燈洗亮立面頂部的邊瑪墻形成明亮的天際線,梳理出清晰明快的游線。正立面兩邊的側立面是游客和信眾進入或走出八廓街的觀景區域,設計師在這兩個側立面上采用人與建筑、人與光互動的照明形式,利用投影燈在白墻上投射光斑,增加游客游覽的興趣點。燈光照在虔誠禮佛的信徒身上,在墻面上形成投影,增加了神圣的氣氛,人與建筑、與宗教自然而然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游客信眾沿著大昭寺外立面完成一圈的行進線路,同時也完成了一次轉經線路。移步異景的照明處理手法貫穿整條游線,看似形散,但明暗變化有序,圖底關系明晰,空間氛圍得到了強化,提供了完整的意為“圓滿”的游覽心理過程,無論從照明形式上還是心理感受上,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完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