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探索中國LED產業被動專利形勢成因
摘要: 光者,亮也,寓照明行業每周最重要新聞之意。對于以資訊深且全見長的阿拉丁照明網而言,此欄目集成每周業界重大新聞點評,既可彌補可能遺珠之漏,又可做撥云見日式評點,力爭打造成在業界有一定影響的阿拉丁名牌欄目。超越企業的微觀思維,從宏觀視角影響照明行業。
記者了解到,佛科院去年向教育部成功申請了“光源與照明”專業,作為全國三所培養本科生的院校之一,今年首次開班授徒。
阿拉丁“光”點:
古語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而今,已是人才的社會。照明行業作為一個朝陽行業,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大學的專業設置是為了培養市場需要的專業的人才,歷來考慮與市場接軌。佛科院于去年設立“光源與照明”專業,也算應運而生,正好符合佛山電光源產業基地的配套建設與人才需求,也是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區電光源產業技術人才的保證。相信透過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不久的將來會給照明行業人才庫注入一大批新鮮血液,從而真正推動行業更好發展。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我國“照明”產業規模的飛速發展,全國三所培養“光源與照明”專業本科生院校的數量,還需更進一步發展。
佛山市南海區科技局局長梁新文表示,南海也將在人才培養方面出臺鼓勵政策。據透露,未來5年南海區政府將投入20億元,主要用于引入研究機構進駐,將科研成果轉化;畢業生通過培養后進入南海的企業,也將會為畢業生提供資助;此外,還將為人才培訓提供實訓設備、培訓基地等。
阿拉丁“光”點:
人才是企業創新的源動力,人才的缺失也能成為制約企業乃至行業發展的瓶頸。近日,2011廣東半導體照明人才培養交流會在羅村舉行,佛山市南海區科技局局長梁新文在會上表示,南海將在人才培養方面出臺鼓勵政策,未來5年南海區政府將投入20億元。
另外,佛科院去年向教育部成功申請了“光源與照明”專業,今年首次開班授徒。而該專業屬于國家新興型產業相關專業,在2012年國家專業目錄才能查到“光源與照明”這個專業。由此可見,為高速發展的這個行業儲備人才已是迫在眉睫。另外,同時也可以看出,照明行業將越來越受大眾的關注。尤其是隨著LED產業的迅猛發展,LED人才需求問題日益凸顯的情況下,照明行業或將很快像家電行業一樣也被大眾所熟知。由此對于行業品牌走向大眾品牌也起到促進作用。
高校與企業聯手,政府給予支持,三方合作無間,創出了照明行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的路向已經呈現眼前,剩下的就看各方如何攜手共進,聯手破解人才短缺瓶頸。
美國學者理納德·玻克維茲認為:“專利戰略是一個保證你可以持續獲得競爭優勢的工具。”此言不虛,在LED產業中,專利權正是國際企業巨頭從事市場競爭的主要工具之一,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國企業在LED專利布局上起步較晚,專利的申請時間、專利類型、授權比例等方面與國外企業均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高端芯片及部分應用領域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阿拉丁“光”點:
從目前行業形勢看,歐司朗、科銳、日亞化學、豐田合成和飛利浦分別達成LED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些協議可望加快LED技術在各個應用領域的傳播,同時也將減輕不經意間侵犯其它公司專利權的風險,幫助各公司開發、生產和銷售新產品。但業內也有相關人士表示,各大廠商采取專利共享方式,意在互相炒作。不過,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是我國LED企業擁有的自主知識產權相對較少,尤其具有談判地位的核心專利非常匱乏。企業間也缺少以利益互補為基礎的合作關系,反而存在太多同質化產品。所以,善用專利聯盟與爭取國際合作是國內企業必須考慮的道路。
行業發展之初,總是會因為規范、體系、人才、制度的缺失而產生魚龍混雜的局面,隨著行業逐步走入成熟,知識產權問題也會被重視起來。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擁有自主的專利,注重品牌的打造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專利的“糾紛”,對于中國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如何轉“危”為“機”,就是中國LED企業下來最迫切的任務。要真正擁有屬于自己技術和專利,就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研發力度。在加強自主創造的同時,還要多管齊下謀出路。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