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對于專業的家電制造商來說,卻是一塊誘人的蛋糕。無論誰只要爭得了這款業務就等于在全球第二大家電市場——北美地區占據了一席之地。這也是海爾不惜高額溢價拿下GE家電的原因。
拋開這筆并購對家電和海爾的影響。我們可以看出GE或者說伊梅爾特對與剝離資產的精打細算。
家電只是GE剝離資產的一小部分,金融才是GE龐大資產剝離計劃中最重要的部分。而GE剝離金融資產的真正原因只是因為伊梅爾特想要讓GE重新回歸成為制造業企業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GE年報可以發現,GE金融板塊收入已經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在GE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大縮水。
或許用“狡兔死,走狗烹”來形容過于激烈。但金融業務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并無法再為GE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也是不爭的事實。
那么,為什么選擇在這個時候剝離金融板塊?伊梅爾特給出的答案是:現在是賣方市場。“現在是出售金融資產的窗口期,市場中有很多大買家,比如私募股權公司。”
也許在外界看來,無論是金融業務還是家電業務,都遠沒有到全面虧損,不得不剝離的地步。但是伊梅爾特和他的團隊還是毅然決然地按照計劃將這些非主業板塊盡快剝離了。這樣做也許是收到了2005年被迫出售保險業務的影響。
2005年,GE宣布將旗下大部分保險業務出售給瑞士再保險公司,交易價格為總計85億美元的有價證券、現金加債務。
這絕稱不上是一筆成功的資產剝離。從2001年到2005年,GE保險業務持續虧了數億美元。
未能及早剝離保險業務讓GE蒙受了損失,也讓伊梅爾特和他的團隊意識到,一旦有意剝離業務,就應該在資產處在高位的時候就進行。
僅僅2年之后,GE就用塑料業務的出售挽回了在保險業務出售上的顏面。2007年,GE將塑料業務出售給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要知道,2006年,GE塑料業務的收入還高達66億美元。但是GE敏銳的感覺到,2006年塑料業務的利潤已經從上一年的8.67億美元降低到了6.74億美元,跌幅高達22%。于是果斷出售給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售價甚至比市場預期的100億美元還要高,最終達到了116億美元。
果斷的在市場高點將非主業資產出售,不僅可以為GE避免虧損,增加年度收益。更重要的是,這為伊梅爾特的重組計劃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充沛的現金流。
手握重金的GE可以為自己重組計劃有更多的選擇。盡管GE宣布了有關主業變化的巨大變革,但是有關資產結構的變化是漸進式的。按照伊梅爾特的說法,“我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調整GE的資產結構更向工業領域傾斜。目前公司的財務資源和管理,會更多的向我們已經領先的高新技術領域增加。”
對阿爾斯通的并購毫無疑問就符合伊梅爾特有關“高新技術領域”的定義。那么這樣一場“世紀并購”和GE的重建計劃又有哪些密切的聯系?
并購:將競爭扼殺在搖籃
盡管順利讓歐盟批準了GE對阿爾斯通的并購。但是GE在市場上的利好并沒有能夠持續太久。2016年剛一開年,GE就宣布在收購阿爾斯通的能源部門之后,在歐洲裁員6500人。
緊接著GE在1月22日公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根據財報,2015年四季度,通用電氣實現凈利潤62.8億美元,相比上年同期的51.5億美元,增幅約為22%。
不過,亮眼的數據主要依靠伊萊克斯并購電器業務失敗之后支付的1.75億美元的解約費和海爾并購電器業務的54億美元。
而被視為未來絕對主業的通用電氣工業業務,在四季度卻表現不佳。財報顯示,本財季工業業務利潤較同比下降約8%至55.2億美元,去年同期,這個數字為59.9億美元。
盡管業績的低迷主要是收到了油價低迷的拖累。但是對阿爾斯通的并購完成也沒有能夠對GE第四季度的業績有太多的拉動。相反,可能還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彭博社報道稱,通用電氣四季度業績還受到了多種一次性因素的影響。例如該公司完成了對阿爾斯通旗下電力業務的收購交易,將其可再生能源業務與電力業務剝離以及其他重組所花費的成本等。
并購剛剛完成,阿爾斯通和GE的的業務部門整合還在進行之中。現在僅僅依靠GE一個季度的財報就判斷這次并購的成敗與否,顯然是不恰當的。但是,GE對阿爾斯通能源部門的并購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探討的地方。
如果說,并購針對的是本公司弱勢的業務板塊,目的是加強自身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那么并購在原本自己就處于絕對領先地位進行。目的又是什么呢?
“西門子和GE在燃機制造領域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有最強的研發隊伍。實際上一旦市場上出現能夠威脅到自身的企業,尤其是中小規模的技術企業,大公司一定會想盡辦法收購公司,把被技術反超的可能扼殺在搖籃中。”一位外資燃氣輪機公司員工對《能源》雜志記者說。
9F燃氣輪機是GE在市場上拳頭產品,但是在中國的9F機組,幾乎每一臺都發生了事故。但這并不能影響GE占據全球幾乎一半的燃氣輪機訂單。
“實際上阿爾斯通的燃機從技術角度來說,可能是全球最好的。”一位業內專家對《能源》雜志記者說,“但是法國人的商務水平和美國人相比,可以說是天上地下。所以阿爾斯通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只有不到10個百分點。”
在歐盟的要求之下,阿爾斯通的所有燃機業務都出售給了安薩爾多。而2014年,上海電氣收購了安薩爾多能源公司40%的股權。
資產和業務的轉移,技術也會隨之轉移么?恐怕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在歐美國家,技術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于核心技術人員及技術團隊。這是歐美燃氣市場能夠存在一大批第三方服務公司的根本原因。”上述業內人士說,“歐洲的主機制造市場已經飽和。所以,在GE6500人的歐洲大裁員中,可能有很多人是主動離開,進入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