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期阿拉丁“光”點依然為讀者奉上本周業界重大新聞點評。飛利浦深圳工廠關閉背后,折射出了什么?芯片漲價,是否導致照明產品價格聯動上升?掘金海外市場,得邁過哪些門檻?2016,汽車照明元年?……阿拉丁“光”點將一一為您解讀。
阿拉丁“光”點:行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2016年5月31日,一則關于飛利浦燈飾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宣布解散的消息引起眾人嘩然。即使背靠大山飛利浦公司,飛利浦燈飾制造在“經濟持續下行、業務不斷惡化、成本上揚”幾座大山面前還是倒下了,無論如何,業界對于該公司“不跑路,不失聯”的態度點贊。
事實上,伴隨著運營成本的不斷加大,制造業在深圳生存越來越來艱難,關閉自有廠房無論在成本還是在戰略角度都是明智的選擇。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說,飛利浦燈飾制造的解散正是當下LED企業的生存現狀:LED行業市場競爭殘酷,缺乏優勢的企業生存艱難,停業退出成常態。
在筆者看來,隨著LED行業洗牌加速,關門停產這是必然趨勢,這樣的例子以后會更多,這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拼的不是有個好靠山,最終還是要看自身的競爭力。在新一輪競爭中,挑戰與機遇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行業不易,LED人當且行且珍惜。
阿拉丁“光”點:芯片漲價是否會導致照明產品價格聯動上升?
這其實是行業的一大好消息,向上調價一則反應了LED行業向景氣方向發展,二則反應了產業在努力擺脫價格戰的泥沼,保持合理的利潤,走向健康理性的發展軌道。
當然這種漲價,或許會傳導到中游和下游,就如去年光亞展前期,芯片的降價,直接引發應用端LED燈管的價格戰。但此次漲價是否會傳導到下游,導致下游價格直接上升?還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產業正在走向良序競爭的態勢。晶電此舉是明智之舉,也是在辨清行業發展局勢后,努力而大膽的一個決策。
阿拉丁“光”點:產品品質是海外掘金的基石
隨著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相比于國內市場的短兵相接,海外市場則顯得比較“風平浪靜”。
然而,想要“海外掘金”,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用在企業身上,也是一樣通用的。國內的環境,造成了大陸企業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和專利意識,對知識產權不夠尊重。產品想要進入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產品品質和專利網絡是中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門檻。偷工減料的產品,或許能蒙混一時,但無法長遠立足。缺乏知識產權的產品,在海外市場則更如履薄冰,時刻有覆滅的危險。
中國企業想要海外市場掘金,一方面,要嚴把質量關,把產品品質提上去;另一方面,樹立法律和專利意識,做好研發,避免陷入專利陷阱。
阿拉丁“光”點:2016,汽車照明元年?
鴻利光電2016年的業績不錯,016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0億元,同比增長53.01%;實現凈利潤0.65億元,同比增長138.3%。興業證券分析,這主要緣于鴻利光電主業擴產穩健成長,汽車照明和通用照明超出預期。
鴻利光電的業務包括五金、通用照明、汽車照明等。這篇分析文章指出,汽車照明在2016年迎來爆發元年,,主要受益于汽車照明產業正從臺灣向大陸轉移,鴻利光電子公司佛達信號今年營收有望翻倍。
據鴻利光電季度報告顯示,2016年一季度佛達信號貢獻的凈利潤約1000萬元(2015年上半年佛達信號凈利僅995萬),同比大幅增長。佛達自有品牌目前主要做海外商用車的后裝市場;還為海拉(HELLA)、博士(BOSCH)等LED車燈龍頭企業進行ODM代工。公司在汽車LED經驗優勢、技術優勢愈發突出,鑒于汽車LED取代傳統氙燈、鹵素燈空間還很大,我們持續看好公司汽車LED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