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光計》第一期:城市符號化照明之淺談
摘要: 本文試圖從單體的建筑生發出一系列的思考,對于城市空間的集群化建筑照明的整合和重新梳理提供借鑒性參考,對于建筑師與照明設計師的對應關系提出新的看法,以便設計師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專業環境。城市照明的積極意義在哪里?如何構建起令人賞心悅目并深入人心的城市夜環境現象?結合歷史與發展來分析中國人對于城市以及建構物的獨特情懷,從社會學和方法論上尋找到城市照明的積極因素,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宗旨。
基于當前的城市照明可以粗略歸納如下設計風格。
特效風格
“特效風格”也可以稱之為“表演風格”。照明藝術在今天已經不是簡單地用光、色、影就能表達出城市的綜合需求,很多時候照明的特效表演更能激起人的參與性和關注度。這里面對于計算機技術在燈光設計中的應用逐步提升,燈具的特效性更為強大。比如激光燈,投影燈,整體聯動,GPS控制。進一步將城市帶入激情四射,活力昂揚的新視界。
(圖16)
燈光的視覺沖擊力和光色豐富性,帶來了影像、圖形、亮度梯度等類似于大眾傳媒文化的交互性和傳播性。光的表演吸引更多關注,產生空間興奮,促進價值判斷。燈光表演的取材多種多樣,和城市的文化以及世界潮流結合一致。燈光表演的手法沒有一定條框限制,只要是適合空間精神,帶來審美愉悅,喚醒區域參與活力的,都是優秀的表演技法。城市燈光表演是未來城市化進程中復興傳統,拓展旅游經濟,鏈接未來,帶動區域地塊價值提升的有效工具,具有一定的科技前瞻性。本身也可以為市民提供更為便捷和舒適的生活環境,也便于更多公眾感受到城市的進步。
古典風格
“古典風格”也可以稱之為“裝飾風格”。因為中國人對于建筑裝飾藝術的執著喜愛,也讓照明在今天能成為城市夜晚的主流面目。比如傳統古建中的牌樓最能代表此種風格,設計師喜歡對牌樓的細節逐一加以重點照明,對斗拱、額枋、雀替、廡殿頂、匾額的刻畫讓建筑在夜晚呈現出鮮明的印記。這樣的重點照明刻畫也同樣體現在眾多仿古建筑、歐式建筑上,成為了照明設計中的主流。
(圖17)
寫實風格
“寫實風格”可以說是今天城市建筑照明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過去十幾年甚至是未來照明設計的常態。所謂寫實,是指照明設計成為建筑設計的一部分,照明只是將建筑在白天的形態盡可能地轉移到夜晚。常見的手法諸如勾勒輪廓,泛光照亮建筑體量,真實反映建筑結構關系,建筑色彩的夜晚再現等等。這里面缺乏照明設計師的藝術再創造,不能形成光與人的互動和感動,照明設計也就失去了獨立個性。
(圖18)
寫意風格
“寫意風格”也稱之為“唯美風格”,“抽象風格”,“多義風格”。寫意照明是一種對于空間關系的再梳理,重新定義載體的關系和邏輯,在遵循項目屬性和空間氣質,城市文脈的基礎上做大膽的燈光藝術創作。寫意照明猶如中國畫的縱橫捭闔肆意揮灑,充滿靈性之筆,不泥于世故,也不囿于傳統,將光、影、色的轉換對立以多種的手法鋪排出來,畫面生成意境,形成錯愕后的開悟,疑惑后的會心一笑,欣賞后的心理滿足。這種照明氛圍猶見設計師的美學修養和功底,最為難得。
(圖19)
對于城市照明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專欄特意邀請幾位業內設計師和生產企業一起來做研討,問計與同仁,且聽他(她)們的高見!
理性推理 浪漫情懷
——城市照明設計的專業觀與生活觀
許東亮棟梁國際照明設計(北京)中心有限公司主持設計師
維特魯威認為成為建筑師要具備如下素質:要具備許多學科和種種技藝,要有天賦的才能還要有鉆研學問的本領。建筑師應當擅長文筆,熟悉制圖,精通幾何學,深悉各種歷史,勤聽哲學,理解音樂,對于醫學并非茫然無知,通曉法律專家的論述,具有天文學和天體理論的知識。該內容見于維特魯威所著《建筑十書》,該書成書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三十二年后的十年間,我們得以知道二千多年前對設計師的專業要求是什么程度。
曾經看過聶衛平與小林光一的圍棋對決賽節目。也是九段棋手的解說員如是說:這一步小林下了一緩著,落后聶九段一目多,估計要敗了。圍棋高手的較量就是如此細微的差異,這就是專業棋手的比賽狀態。當然,吳清源與日本老將對決時,就敢將第一手走在天元位置上,除了專業能力的自信外,也有壯年氣盛民族情懷。
查了一下幾位照明設計前輩教育背景。理查德?凱利,舞臺美術專業出身;路易?克萊爾,轉行前是電影工作室的技術總監;石井干子藝術大學畢業,她對于沒能進入舞臺燈光界耿耿于懷,立業后堅持每年接一件為舞臺演出做燈光設計的項目。他(她)們都很專業,卻都有按捺不住的藝術創作沖動,雖然都在從事城市照明設計的工作。
效率秩序與生活休閑散漫永遠在矛盾中互相爭斗著,存在與每個城市中。當我們在使用德國工具時贊嘆之聲會脫口而出,可很少有人贊美德國的飲食。當我們不齒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的散漫時,我們想起pizza和海鮮飯pealla就不由流口水。
人們制定了很多規矩也在不斷沖破規矩,專業性與非專業性交織著,生活和工作交織著,嚴謹與浪漫交織著,而且會永遠地進行下去。伊東豐雄設計了一座很美的殯儀館,空間太美了,當地人有時在里面舉辦音樂會。
有時我們覺得城市照明太亂了。我覺得不是由于它太豐富了而是它的內容太單調了。究其原因也是從事這方面的人構成不夠豐富。城市的美學基本是納入了市政管理的一套美學體系中,難免單調雷同。生活的創作者是生活者本身,不能企圖凈化或忽視生活者。當同一標志的店鋪在全世界城市中大量充斥時,在視覺享受意義上言之,它就是我們的敵人。
把審美的機會更多的留給體驗者,留下空白的回旋余地,不必強加飽滿的熱情使生活者喘不過氣來。有時候一盞燈有無限的情趣,在院子里,它定義空間,在路邊它是向導,在岸邊倒影為它喝彩引來戀人。一廂情愿的事容易產生熔斷,設計者及管理者不要試圖去定義普世意義上的風格。
在太陽島上我們做了一個建筑的照明。島是浪漫的,建筑是浪漫的,我們的照明設計也是浪漫的。然而作為專業設計者的工作,工作過程是理性的、嚴謹的、邏輯的。當建筑燈光亮起時,場景好像雪鄉住屋內透出的生活光召喚來訪者的進入,理性中透著浪漫。布光做到了盡可能的低調,因為考慮有人在此看天拍星星。
一位建筑師朋友做了市中心的回遷樓,用低造價實現了有尊嚴有品質的居住環境。我們在外廊上設置了功能性燈光和控制系統,這些光在城市中躍升成為景觀。雖然他們是在功能性要求下產生的,舊日的老住戶還是喜歡在廊下擇菜,做家務嘮家常,這里的景觀也是生活之光。
在淡水出游時,看到夕陽下僵硬的防波堤上移動的游人們的倩影,再一次覺得環境與人的互動才是最美妙的風景。
在城市中文化與政治的積淀往往是很厚重的,我們只能從倒影中窺其浪漫,城市中的諸多不確定性與深層內涵正是設計的趣味所在。
關于城市景觀照明的理解
萬蕓上海明凱照明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回首城市發展的進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城市夜景照明事業近二十年來得到了迅速提高。我們踏著光技術和光文化與城市同步發展的前進足跡,看到了城市景觀照明的進步對城市面貌產生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巡光中,大上海的繁華嫵媚,多半是靠魔都的夜色映襯出來的,“天星連浦江,華彩耀東方”,還會有誰不在意這浦江夜色?
巡光中,最美重慶的夜色,只需一首古詩:“高下渝州屋,參差傍石城。誰將萬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難掩,云流影自清。領看無盡意,天水共晶瑩?!弊阋?
巡光中,妖嬈杭州的夜景,那也只能用俗得不能再俗的句子形容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合適的夜景、恰當的夜景、真實的夜景,才是城市景觀照明的內涵表現。
但在我們城市“巡光”的過程中,恰恰也看到了城市景觀照明變得越來越特色缺失、千城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城市本身忽略了本地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征,使得我們照明人也跟著“亂花漸欲迷人眼”,迷失了方向,丟棄了意境。
意境,乃是中國人文藝術審美境界的最高追求?!拔镂医蝗冢瑴喨灰惑w”,夜景難道不是應該與白天景觀反向而行,制造虛實反差、意象反差的嗎?
在夜間的城市,“黑”才是襯底,“黑”才是畫布,沒有“黑”的夜,那是大白天。而我們許多城市的“亮化”,恰恰走入“亮”的誤區。當城市中主要的、精髓的部分和次要的、忽略的部分全都成為明亮的“圖”的部分,到處珠光閃閃,到處是燈的峽谷燈的河流燈的山,千城一面是必然的。
我們設計城市光影美學,還是套用一句老話:“混沌初開,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沉為地,每個時代都有混沌初開的時候。添清氣,減濁氣;濁氣少,自雅致”。以此作為結束語吧。
隨風潛入夜
楊晶琎 福州塑影照明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但是,目前國內所謂的“城市夜景”規劃越來越呈現出一種設計人士的自我陶醉和變態狂歡。
自然界中,太陽是最大的光源。在白天,我們很少會在意到這個最大的發光體,但是,它存在著。依靠科技的發展,人類創造出了“光”,讓我們在夜晚能夠做著和白天一樣的工作,可以說功能性的光才是“理性”的光。而無論是依附建筑,展示建筑,城市照明在很大程度上都在做裝飾光、感性的光。但是裝飾、感性都只是體現了某個設計師自身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況且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傳達出來。反而,過度的所謂“城市照明”,更讓民眾產生反感和排斥。試問,一個開車趕路的人,看到馬路對面一個超亮顯示屏還能好好開車嗎?一個長期的失眠患者怎么能夠容忍窗戶外五彩跑動的燈光?
可我們正在做這些……
當然,現在不是談論光污染,而是城市照明。就像標題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認為,這里的主語就是光。隨風、潛,有著一種不經意的灑脫,就像高手使劍,人、劍合一,設計師用光,心、光合一。潤物,“光”是提鮮的最佳調味料,而不是變成毀害載體的黑暗料理。細無聲,這是觀賞者對設計者的要求。一個不突兀的燈光作品,自然和諧,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關注照明設計師的燈具情結
吳宗萍深圳市品琦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
燈具計設生產最關注的其實是設計師的使用感受。因為對于光的理解不同,很多設計師會有特定的燈具設計要求,還有設計師對于燈具的工藝、光效、材質要求得更為精細,這就相當于是一種設計情結在里面。照明設計師的這種情結不僅是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同時也是激勵燈具生產企業進步的基礎。
這幾年我們參與了很多大型的城市照明工程項目,我們意識到如何更好更密切地實現和設計師的對接至關重要。比如在南昌的一個高層樓宇建筑中,豎直的建筑外線條幕墻形成強烈的秩序感,設計師計劃在建筑立面上配合建筑結構設計一款嵌入式的燈具,外罩亞克力透光材質,內里結構腔緊湊,為避免燈珠外露明顯,設計師希望將燈具做上下投光,讓內腔不僅亮起來,同時還能做動態聯動變化。這對于燈具的散熱、功率與體積大小要求非常高。建筑師也希望能通過這樣的一個項目實施,真正實現建筑與燈具的無縫融合,并且希望將透光面噴涂電解做成仿鋁色。種種技術要求讓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踏上了高標準嚴要求的道路。
我們在燈具定制上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切實地在燈具和建筑的安裝細節上做考量,成功地實現了設計師對于唯美品質的設計追求。只有用一腔真誠的“初心”來關注設計師的燈具情結,才能在照明產品生產的事業上不斷向前。對此,我們深具信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