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9年節能減排行動計劃
摘要: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2009年行動計劃 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實現首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特制定本計劃。
(二)評價考核機制。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發揮目標評價價值導向作用。繼續開展區縣及部分重點用能企業的年度節能目標考核工作;建立公共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制,探索開展評價考核工作,建立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分工配合、相互協調的公共機構管理體制;推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系統逐步完善節能管理;加強對交通節能的監管,將交通節能指標納入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的范圍。健全完善環境保護目標考核體制。把環境質量、污染減排情況、環境群體性事件防范處置情況等納入考核體系,并定期公布,推動各區縣、市有關部門環保任務的落實。
(三)監督監測機制。加強節能環保監督執法,完善能耗和重點污染源監測平臺,督促落實節能減排法律法規和約束性規定。加強節能監察執法,盡快建立區縣節能監察執法隊伍,對150家公共建筑、650家重點用能單位及100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單位的室內空調溫度、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節能管理制度等進行監察。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著力解決噪聲污染擾民、垃圾填埋場污染等問題;加強重點存量污染源在線檢測,嚴格建設項目“三同時”過程監管,控制污染“增量”。
完成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的能源普查工作,開展部分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耗情況審計調查,加強年耗能5000噸標煤以上企業統計監測;對260家公共建筑室內溫度和3800臺主要用能設備實施節能監測;完善政府機構用能在線監測平臺,推進公共機構用能在線監測平臺建設;擴大重點用能單位在線監測平臺范圍,實現對年耗能1萬噸至2萬噸標煤重點企業的在線監測;加強部門能源統計信息資源整合,初步建成全市統一、信息共享的能源統計監測平臺。
(四)標準準入機制。針對各類應用對象,細分領域,嚴格規范能源使用及污染物排放標準。嚴格執行《北京市產業結構調整目錄》,提高產業準入門檻;嚴格執行環評、能評制度,控制污染物和能耗源頭增長;繼續開展用能單位能源計量綜合平衡測試工作;研究制定市級行政單位能耗定額標準;完善建筑能耗信息公示制度;試行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制度;編制混凝土攪拌站和構件廠布局發展規劃,發布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研究制定鍋爐節能監管工作規范和能效測試規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