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淡季,經銷商除了等死還能做啥?
摘要: 很多經銷商都反映現在市場太淡了,促銷手段都用盡了,也沒見有多大的效果。投資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很多商家反應,做促銷是找死,不做促銷是等死。那么經銷商在淡季真的是窮途末路,無事可做了嗎?
“最愛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難過,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卻沒有感動過”……筆者想,這首歌應該是照明燈具經銷商的內心寫照。很多經銷商都反映現在市場太淡了,促銷手段都用盡了,也沒見有多大的效果。投資越來越高,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很多商家反應,做促銷是找死,不做促銷是等死。那么經銷商在淡季真的是窮途末路,無事可做了嗎?
沒事找事 抬頭看看裝修風格 是否需要調整
相對在其他行業大熱的電商,照明行業的購燈行為依然趨向于實體店體驗式購燈,換句話說,LED照明燈具在某種意義上會越來越趨向于家居、服飾等情景式消費。那么如何營造不摻雜交易色彩的實體燈具店面是LED照明企業以及經銷商欲打破目前線下消費困惑的最佳出口。
當然,欲達體驗式消費燈具店,首先需要把目前線下店面存在的問題摸清楚:
1忌店外堆積如山,廣告雜陳:
消費者選擇入店并不是興趣所致,我們知道目前的照明燈具專賣店一般都是依附專業的燈具賣場而存在,消費者之所以選擇“逛燈具賣場”,首先是需求所致。有需求就會有消費,所以第一步就是吸引消費者的眼光。店外的店招設計、色彩以及廣告牌的位置、廣告內容等等細節都會成為顧客的“眼中釘”……
因此如果適逢淡季,你可以請你的親朋好友以顧客的角色審視你的店面,看他們是徑直而過還是慕“門”而來。
2忌雜亂無章,隨意擺放:
一般消費者進入店面之后,都會掃視一遍。這個掃視的過程也就是對店面整體風格的把握。燈具新品、處理品、特賣品以及推薦品、最受歡迎產品等等的陳列以及擺放位置等需要按照一般消費者心理習慣的主次順序進行排列,同時,為保證消費者的新鮮感以及增加銷售的靈活性,擺放順序及位置應定時調整……
因此,如果偶遇淡季,不如靜下心來,對店里的照明燈具產品進行調整擺放,同樣,不妨請人檢驗一下購燈過程的體驗,并對問題及時總結與修正。
守株待兔 不如主動出擊 經銷商也要跑市場
很多經銷商習慣了等待,守著店面等著消費者“寵幸”,如果是地級市場的街頭店面還可以憑借熟人關系維持日常花銷,處于豪華賣場的專賣店則沒有那么幸運,也許對他們來說所謂的淡季反而是“常態”。
這種情況下,經銷商需要做的不是抱怨企業產品、市場策略,而是應該思考如何深入市場,主動“拉客源”。
1穩固已有客源,影響潛在客戶:
很多照明燈具店的消費都是“一次性買賣”,上門的永遠是新面孔,存不住老顧客。經銷商留住客源的第一點就是需要有一批穩定、忠誠的老客戶。
其次,再考慮影響潛在客戶。筆者提及的影響潛在客戶包括在社區中進行LED照明產品的推廣活動等,怎么樣主動出現在消費者面前進行自我推銷,增強潛在消費見面率,讓其能夠在有需求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你,進而擴大品牌的整體市場占有率。
2別吝嗇服務,有空發發短信:
專賣店因為其店面較小,人員構成簡單,所以沒有專業的客戶服務人員,此時,經銷商就兼顧了銷售及客服的角色。
做客戶服務,不僅是給已有客戶發發短信問候,也不單是給客戶進行后續燈具維護,更重要的工作是要鞏固店面口碑,以及激發客戶二次登門的欲望。
3淡季忙起來,首先抓閑人:
現在的照明燈具店,顧客的進店率和成交率本來就低,再加之導購員玩手機的、聊天的,哪怕店主在,也只是躲在角落裝裝樣子。而店主在店里也只是喝喝茶,嘆嘆氣,試問,如果你是消費者,看到這幅情形,再好的消費欲望也會被沖散掉吧?
因此,加強店面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隨時準備好服務客戶,才有可能提高燈具成交率。
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刁鉆,而經銷商卻還是原來的經銷商,固守成規,懶得動,懶得想,業績不好怪市場,營業額不好怪企業,失敗的人總是善于找借口。筆者不禁納悶,目前照明電商銷售情況不樂觀,實體店也抱怨市場不給力,難道現在的消費者都不買燈、不換燈了嗎?
作為經銷商,旺季注重賣燈,淡季就要學會自己找事干,加強細節服務的積累和改善,才能逐漸形成一個專賣店的核心競爭能力。
只要我們的服務,店面形象,銷售能力三者做好,我相信再淡的市場,我們都能從容應對。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