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行業如何發展 看大佬們的真知灼見
摘要: 日前一場LED照明盛會在燈都古鎮舉行,會上針對燈飾照明行業相關熱點話題以及發展趨勢作了交流。
LED照明行業如何發展 看大佬們的真知灼見
日前一場LED照明盛會在燈都古鎮舉行,會上針對燈飾照明行業相關熱點話題以及發展趨勢作了交流,記錄如下: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竇林平:
如今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后最苦難的階段,廠商感受市場環境非常差,自去年我就說過,接下來一兩年的生意都非常差,很多企業家不以為然,因為大家認為以前也叫著喊著說難過,最后還是照樣接單活到現在。
其實,早在2013-2014年,LED產品開始逐漸適用于照明場景,但存在幾方面的問題。一是產品價格波動較大。LED價格一直在降,價格波動不穩定;二是較難進行品質判斷。傳統時代,不同產品質量的產品價格相差大概在10-20%,而到了LED時代,則相差好幾倍。由于LED產品尚未步入真正穩定,上中下游以及各種配套材料價格波動等構成LED產品價格的價格相差較大,甚至大企業都沒法去平衡。三是市場監管缺失。消費者沒法對產品進行判斷,在此情況下,對市場的監管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消費者無法判斷燈具質量到底如何(是三萬小時?還是三千小時?)。
目前,整體經濟呈現下滑趨勢,兩年之內可能沒法改變。政府也采取措施,如近期人民幣貶值等,目的是拉動出口。由于中國經濟由“三家馬車”組成,當如今消費疲軟、投資停滯,因而希望在出口板塊進行拉動GDP增長。
在照明工程方面,目前各地政府開始通過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營模式)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以前靠EMC模式(即合同能源管理)的工程照明則在運作中存在很多問題。通過政府投資后承包給個體(個人、企業、機構)提供服務費的形式,政府每年提供服務費用給服務機構。其中涉及到項目費用評估等,需要有第三方機構來評判,以傳統路燈維護為例,一盞路燈每年600(路燈管委處能從政府拿到費用),在PPP模式中會參考這一標準。未來,預計政府會通過PPP模式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超過1萬億。
在建筑設計市場方面,我認為行業接下來一兩年會更難。設計任務將下降30%,譬如北京一家擁有1000多名設計師員工的設計院,今年差不多有300多名設計師是拿基本工資過日子,有些甚至離職,設計院感受非常難。這種現狀反應在照明市場上要滯后1-2年,也就說1-2年照明市場效應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在中國LED市場,目前LED照明產值占有率今年將達到50%,滲透率超過10%,而其中實際運用到建筑體則會更低,這3-5年是我們行業企業沖刺發展最關鍵階段。其實,所謂滲透率指的是在產品,而占有率指的是當年產值中LED在照明總產值的占比。目前,在照明相關的上市公司一年中有40多家公司并購重組,行業整合并購速度非常快。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對LED照明市場預期還比較樂觀,但一旦2-3年看不到高增長的市場前景,它們則對照明市場會逐漸失去興趣,一些上市公司已正式宣布退出照明行業。
近幾年照明行業處于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并存高增長的段。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存在大量建筑里面含有大量等待替換的傳統照明產品,加上市場自身的增長,使得行業增長速度高于宏觀經濟增速,以前LED滲透率在5-10%,而現在達到50%左右,短時間造成市場需求量旺盛的現象。去年很多企業是增收不增利,說明我們在賣燈的同時,每盞燈的利潤降低了,以T8燈管為例,一條燈光利潤能夠頂好幾個燈泡。然而,美好的市場預期,還是讓一些企業覺得有單接(還能活),于是增加投入,擴大制造規模,但這只是一個短期現象。
以日本市場為例,2011年日本以核電站事故為截點,開始大力推動LED照明產品普及。一些做日本外貿的照明企業反饋,在2010—2012年這幾年時間,一個月有好幾個貨柜,而最近則一年才幾個貨柜,預計2020年日本滲透率為100%。
在LED照明產品出口方面也值得大家注意,如今在LED照明產品上,歐美市場老牌企業比國內企業慢十年,而現在很多國外企業也紛紛將照明板塊業務單獨分拆出來進行變賣。傳統照明時代,國際大企業依托于電光源技術優勢發展壯大,而LED起來之后,國內崛起一批企業,搶占國際大企業的技術優勢,使得他們在光源領域喪失優勢。
如今國內很多企業老想著做大,歐美企業很多不是做大,而是專挑細分領域來做,并在細分領域把企業做得最好,行業也存在著這樣的企業。如2003-2004年時,品上針對服裝領域做商業照明產品發展起來,以及現在西頓專注四五星級酒店工程(甚至三星級酒店都不接)。
一般情況下,一個成熟的行業前十名的企業產值加起來可占到70%,而照明行業前十名加起來不到10%。過去三十多年快速增長不能做到,以后三五年更不可能做到。想通過單純的制造達到100億,這幾乎不可能實現。
從燈具應用上看,LED產品在制造領域技術含量不高,甚至不如傳統技術含量高。LED完全是一個組裝產品,作為燈具生產企業,體育場館在要求燈光、反光、光色等方面國內很多企業達不到這個要求,而LED方面則相對簡單。
在終端市場方面,LED作為一個全新照明產品,很多電工師傅不懂而無法進行維護。對此,能否出現某個照明運營維護機構,作為業主服務商,在保修期內對燈具進行維護,在保修期外則收取相關維護費用,而近期上海已經有公司正在嘗試做這樣的事。在“后奧運經濟時代”出現“失敗”,但在“后世博經濟時代”則取得一些成功。期間,政府把政府承包給相關服務機構,尤其承擔整個場館電費,但整個運營交給專門機構,在環境與建筑上花費1200萬元對場館進行燈光改造,通過場所舉辦寶馬發布會、付費情感示愛等收取服務費,收入也挺可觀。
其實,未來照明項目甚至可以參照這種方式來搞,照明市場不一定在照明產品中盈利,現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照明,通過智能實現天氣、健康等方面進行檢測。如果城市在管理體系能夠理順之后,能夠更規范運用智能方面的產品。
如今,LED照明所能體現出來的東西,現在都沒增長體現出來,能夠承載很多東西,這也是傳統照明時代所沒有的。未來整個行業發展空間很大,前提是你要先活下去!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