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及照明在智慧城市中起什么作用?
摘要: 回顧今年的戶外照明市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除了極個別性價比較高的廠家,絕大部分的路燈企業過得并不如意。種種原因之下,企業都在尋求突破、尋求轉型。如今,西方的發達國家都在談論智慧城市,例如美國方面,近日也發布了相應的智慧城市計劃。
此外,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誘導基本一樣,差別在于高速公路交通誘導系統的氣象環境誘導。高速公路超速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原因,限速跟著氣象環境動態變化。她表示,最近正與公安部合作一個課題在研究可變限速,背后有一套理論和方法,但是最后體現出來還是要顯示在LED上。她認為高速公路交通誘導和氣象結合是新領域,而且所用的就是城市道路的成熟技術。就此,她希望能結合城市道路的應用,從中得到一些高速公路方面的新應用。
鄭成龍:聯動起來打造以燈聯網為基礎的智慧城市
中智城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成龍認為,照明人需要以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怎樣能切入到智慧城市的項目當中。據其介紹,林燕丹教授此前提到的智慧城市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分別是對應著以下三個關鍵詞:感測、分析、整合。并且他表示,智慧城市更需要的就是起到整合的作用,讓各個部門的智慧系統能聯動起來。
他指出,一般提到智慧城市,通常會分成幾個系統: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照明、智慧商圈等等,每個智慧系統又對應著一個城市里面的管理部門,如旅游部門、交通部門、市政部門、路燈管理部門、商圈業主。這樣的做法,實際上也有它的弊端,如城市管理各部門之間的智慧應用系統相對獨立,聯動性差等。
以往一旦提到了智慧照明,更多時候是指以下的幾個功能,例如在線監測,遠程控制,“智能”調光,另外也有在燈桿上加裝傳感器,偵測PM2.5的信息等。但是,照明人只能通過這種方式切入智慧城市?還有沒有其它的角度?鄭成龍認為,無所不在的LED路燈系統通過集成以及拓展應用,組成了城市的“天然”傳感與傳輸網絡系統——智慧燈聯網——即以燈聯網為基礎切入到智慧城市。加入感知層感知數據,通過路燈傳輸數據,然后在平臺上處理數據、分析數據,最后通過應用的形式,比如屏幕、分流器、手機APP把信息發布,從而實現聯動管理城市的目的。
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目前智慧城市都是比較熱門的項目。在國外,全球信息浪潮推動信息技術改變城市建設,據統計,全球已有20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國內方面機遇與挑戰并存,逐步邁向智慧化發展的快車道的上海、北京、廣州、寧波、無錫、南京等已紛紛啟動“智慧城市”戰略。
而現在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存在幾個問題:從應用的角度,雷聲大,智慧應用需求不清晰與應用方向并明確。在方案問題上,智慧建設方案參差不齊與響應速度慢,建設內容單一。大數據方面,智慧城市大數據來源單一與范圍小,決策和聯動存在局限。
同時,他也指出了照明人將面臨的一系列機遇與挑戰。首先是三大需求:第一、自然災害引起安全問題預判與報警需求;第二、安全信息與便民信息的及時發布需求;第三、人群密集活動區信息化服務需求。另外也有三大隱患:第一、公共照明系統老化,導致能耗大;第二、交通問題,安全與擁堵存在隱患;第三、市政機電與土建設施的損壞與老化。
他還談到智慧照明三個核心的方式:LED路燈的控制、巡檢和調光,以智慧照明的角度對智慧城市做支撐。傳統的智慧照明僅僅能實現城市照明的控制,巡檢及調光,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物聯網系統、大數據等的支撐能力有限。路燈和燈桿在城市里密集分布,具有方便組網、取電的優勢,將來成為智慧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感知層的數據載體,這就是基于LED燈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的原則。
在目標和理念上,首先要解決的是智慧城市工程建設需求;其次還要提供智慧城市建設服務平臺。把各部門的數據實現彼此聯動,要有總的服務平臺;第三點是獲得智慧城市與防災的大數據。此外,以燈切入到智慧城市,還要通過以標準要求、照明效果、產品質量的角度做到技術的保障。
另外,智慧燈聯網對智慧城市的支撐,包括了災時檢測、災前預警、災后監控。初級程度達到預判設施狀態,增加城市安全系數。高級程度達到分析感知數據,以實現城市聯動管理的目的。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