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槽照明改變了人們對一個室內空間的觀感和理解——它不再像國際主義強調的那樣,是一個體積,而是變成了支離破碎的面。隱藏光源所帶來的神秘氣氛被這種手法進一步發揮到了極致。
▲圖:LED 墻,慕尼黑 O2 Uptown 總部。設計:KMS Blackspace
當然革命性的技術總會出現的。自發光墻面,不再糾結于隱藏光源的游戲,半透明的墻體背后藏著無數個 LED。這種技術的前景難以估量,因為它不僅可以動態變幻各種色彩,紋理,亮度,從而模擬任意一種質感,更重要的是還能結合影音技術變成一個互動性媒介。也就是說,也許在未來,建筑中的光與墻都不再是靜態的實體,而是變化的,或者包含大量信息的,甚至可以隨著人的動作改變樣式的“空間存在物”。這會徹底改變人們對于建筑空間的認識。打個比方說,就像 iPhone 改變人們對于手機的認識一樣。
"燈光是建筑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理查德·凱利的結論。有了燈光設計,人們才終于清晰地認識到建筑空間的可塑性。凱利在這之中居功甚偉,甚至被譽為“建筑燈光設計之父”毫不為過。
而燈光設計在我們所能看見的絕大多數建筑設計中是缺位的,甚至連同室內設計、環境設計等等,都被很多人(甚至從事這個專業的人)視為與建筑設計相互無關的東西。這導致了很多原本優秀的建筑設計卻被糟糕的室內、燈光設計嚴重拖后腿,例如齊康大師的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不得不說是個可悲的現實。
在塑造一個建筑之時,“光”究竟應該在一個怎樣的地位上?“采光”僅僅意味著開一扇窗子嗎?
書落至此,希望能給有志于改變現狀的人們帶來一點啟發。
▲理查德·凱利(1910-1977)
下面請看經典光在設計中的藝術: